医院新闻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完成疑难左束支区域起搏病例两例治疗

2020-12-14 156
北京华信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 前往主页

近期,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在院领导和中心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医护人员密切协作,成功对两例疑难病例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手术。手术采用新的的简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法(九分区法)。这标志着我院心脏中心在心脏起搏领域达到了国内领跑行列!

病例一:患者老年男性,68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开始活动中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无头晕、头疼,无肢体抽搐,无二便失禁。做多次HOLTER提示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病史。半年前心脏彩超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未见显著异常。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和辅助查检,考虑患者晕厥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相关,拟行起搏器植入术。鉴于患者高度AVB,预期心室起搏比例较高,张俊蒙副主任医师认为给患者行希浦系统起搏(希氏束/左束支区域起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起搏方式对心脏的损害,患者受益很大。术中顺利从左侧进行穿刺和囊袋制作,导引钢丝进入上腔静脉后,多个X线体位显示其走行异常,造影结果证实患者有永存左上腔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在成人发生率约为0.3%~0.5%,由冠状窦静脉(CS)扩张而挤压三尖瓣开口,进而大大增加起搏器电极的植入难度(图1)。合并永存左上腔患者普通起搏器植入报道就少,且多为个案报道,而希浦系统起搏的报道更少。

图1.永存左上腔(左);右房和三尖瓣被挤压(右)

术中,张俊蒙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沉着应对,考虑患者有瘢痕体质倾向,决定从右侧小切口偿试植入电极,然后将电极经皮下隧道从右侧送至左侧已做好的囊袋,这样可减少损伤。被严重挤压的三尖瓣口让左束支电极植入异常困难,反复尝试,约1小时,较终将电极成功植入到左束支区域。起搏QRS波很窄,电极参数良好(阈值:0.5V@0.4ms,

感知:>10mV,阻抗:700ohm)。术后不同电压的起搏心电图见图2.较终X线影像见图3。

图2.双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很窄。左0.5V起搏,右5V起搏

图3.植入起搏器成功后的较终X线影像

病例二:患者为10岁小男孩,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晕厥、较长RR间歇达5.17s。曾因先心病多次行心外科手术(心内膜缺损矫治术、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型术)。生理性的左束支起搏是患儿的优等选择,但其心脏显著扩大、转位(见图4a),已做过瓣膜手术,且体重约20公斤,因此手术难度极大。在李小梅教授的指挥下,江河副主任医师和张俊蒙副主任医师克服术中多种困难,较终将电极成功植入到左束支区域,且起搏效果非常好。起搏前后心电图见图4

b和c.

图4a.先心术后心脏扩大及左束支电极放入间隔的深度

图4b.患者自身心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4c.左束支区域起搏心电图,窄QRS波群

LBBaP是新出现的一种更具吸引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它的起搏效果与希氏束(HBP)相似,可快速夺获特殊传导系统,实现快速激动左右心室,从而达到心脏电-机械同步的目的。除此,LBBaP几乎完美的规避了HBP的不足,如:起搏阈值较高知以及有较高的成功率等,对于阻滞部位在His束以远的患者尤其适合。因此,LBBaP被认为一种非常有意义起搏术式。

“简化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方法——九分区法”由我院心脏中心张俊蒙副主任医师率先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广泛关注。这两例解剖复杂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的成功,进一步拓展了“九分区法”的应用范围,使其在解剖异常患者中的使用成为可能,进而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时也标志着我院心脏中心在心脏起搏领域跨入国内领跑行列。专家介绍张俊蒙,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专长:心脏起搏与电生理2010年8月-2020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工作,获2018年度“安贞医院优秀员工”称号;能独立完成心房颤动、房扑/速、阵发性室上速和室早/速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及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等,在高端(ICD/CRT/希浦系统起搏)起搏器植入方面有丰富经验;手术量3000余例;率先在安贞医院开展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帮助国内30余家医院开展该技术。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