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上海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曹伟新谈谈日常饮食

2011-01-24 199
上海瑞金医院 上海瑞金医院 前往主页

    我们从大量的日常知识和临床诊断总结出:“早餐吃得饱、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是前人实践和感性认识的积累和提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然而,时代在告诉发展,现在已经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时代;学习、工作的形式、内容和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生活节奏和调整作息时间;一日三餐也要随之而发生改变。  
 
  吃“好”一日三餐,包括天天总摄取量的餐次分配和食物构成,这就需要根据个体的生理状况、工作和作息特点、进餐内容等调整。胃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排空,以糖类较快,蛋白质次之,脂类较慢;稀食的排空快于稠食;混合性食物餐的排空时间一般为4~5小时,故两餐间隔以4~6小时为宜。

  早起早睡人群:一天总摄取量的三餐分配约以3。5∶4∶2。5为宜。这一人群因起得早,上、下午的学习、工作时间均较长,需要足够的食物提供能量来维持体能和保证效率。而晚上,由于睡得较早而不再有较大的消耗能量的机会,倘若晚餐吃多了,除可能发生积食、消化不良外,多余的能量就可能转化成脂肪沉积在体内,久之将发生肥胖。因而,这一人群较适合“早餐吃得饱、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

  晚起晚睡人群:一天总摄取量的分配约以3∶3。5∶3∶0。5或2。5∶4∶3∶0。5为宜。这一人群大多属于朝九晚五的白领、研究生和常常晚上加班加点的脑力劳动者。其工作、学习和活动的时间长短是上午略短,下午和晚上差不多。假若这些晚上“开夜车”者还是坚守“晚上吃得少”,就可因晚餐量少,加上用脑后思绪活跃却又饥肠辘辘而难以入眠,长久以往则影响健康。因而,这部分人群的三餐宜接近 “三餐均分,适量夜宵”。将早餐减下的少部分食量留作“夜宵”,既可避免深夜饥饿状态下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可避免早晨晚起后早餐过饱影响午餐的摄取,同时也有助增进睡眠。可是,超重和肥胖者就须尽可能避免 “夜宵”了。

  其他人群:肠胃功能弱、糖尿病、如老年等人群,宜将一天的总量分为多餐食入,即“少食多餐”。前两类人群常因肠胃功能衰退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每餐“少食”可减轻餐后的肠胃和代谢负担,通过“多餐”即可补足一天所需要的量;对后一人群,“少食多餐”可降低餐后血糖负荷和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

  尽管不同人群一日三餐量的分配有所差异,但“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却是共享的原则。这包括餐餐有碳水化合物(粮食)、蛋白质、脂类和新鲜蔬果;以此为基础,做到主、粗细搭配、副食搭配和荤素搭配等;以满足人体对三大营养素和无机盐、维他命等的需要。
 
  一日三餐是生存的根本,是生活、学习、工作的能源;吃好一日三餐,才能有好身体、好心情,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总之,想吃“好”一日三餐,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有所差异。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