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1976年独立建科,1984年开始发展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经过吴开俊教授、李逊教授、曾国华教授三代学科带头人的努力,发展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专科,目前是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尿石症联盟(IAU)的依托单位,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泌尿外科研究所及广州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系的依托单位,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单位,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学会Endourology fellowship项目的培训单位,早批卫生部泌尿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与考试中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较早的一个尿石症病因学诊断与防治基地。在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泌尿外科)分别位列全国5名、8名、6名。

目前泌尿外科的临床平台共有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50张,其中泌尿外科三区主要收治泌尿系肿瘤患者。2017年收治泌尿外科患者7200余人次,开展泌尿外科手术7500余台次。病人来源于广州市内占30.80%,广东省内(非广州市)占45.57%,国内(非广东省)占23.60%,国外占0.03%。目前开设亚专科有尿石症、前列腺、泌尿肿瘤、盆底与尿控、男科、肾移植等。本院临床医生20名,其中正高职称12人、博士学位10人、出国经历1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科研平台是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泌尿外科研究所。主要开展尿石症病因检测及预防研究;代谢异常检查及预防;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代谢分析;前列腺疾病分子生物学研究;泌尿系统腔镜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siRNA化学技术平台、中国人尿石症信息与资源库平台 、泌尿系肿瘤研究平台、临床药理基地平台。2010年~2017年期间,共科研课题72项,其中国内项目17项,省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36项;共发表SCI论文:119篇,总影响因子(IF)297.028;实用新型专利26项;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论著13部,主编3部,副主编2部,参编8部(英文论著2部),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术》是国内第一部相关微创技术的专著,成为国内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要参考书籍。

培训平台是微创技术培训中心,是早批卫生部泌尿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与考试中心,美国腔内泌尿外科学会Endourology fellowship项目的培训单位,为国内输送大批微创技术人才,被行内称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黄埔军校”。培训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腔镜泌尿外科技术仿真训练模型、腹腔镜基本操作训练模型、经皮肾镜穿刺模拟训练模型、输尿管软镜模拟操作模型,实验动物操作训练室等。通过3D打印肾脏和输尿管进行体外输尿管软镜碎石的仿真训练;通过实验动物进行真实的体内输尿管镜置管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以及腹腔镜手术。长年招收学员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共开办58期泌尿外科研修班,以及不同类型的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术、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等专题学习班,为国内泌尿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宽阔的学习平台。同时,还招收了来自英国、印度、菲律宾、尼泊尔、马来西亚、马其顿、德国、摩洛哥、约旦、西班牙、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泌尿外科学员来院进修学习。

·1976年,独立建科

·1984年,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经皮肾镜取石术

·1984年,国内前列次“腔内泌尿外科学习班”

·1985年,率先开展输尿管镜取石术

·1987年,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1989年,开展输尿管输尿管软镜术(诊断)

·1991年,广东省率先开展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

·1992年,提出Chinese-mini-PCNL的概念

·2001年,国际早创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2003年,开展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2007年,率先开展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2008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癌治疗性切除术

·2008年,开展第一例7月婴儿Mini-PNL

·2013年,开展中国首例Micro-PNL

·2014年,开展中国首例Ultra-Mini-PNL(UMP)

·2014年,独创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NL,SMP)

【特色技术】

(一)Mini PCNL

1984年12月,本学科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此后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独创了与国外常规应用的标准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不同的微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Mini-PCNL)方法,并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式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ini-PCNL),到目前为止本学科已经完成此项手术15000余例次,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完成此项手术例数较多的单位,已经达到98%上尿路结石病人可采用非开放性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开展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单位几乎均采用我院泌尿外科的微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Mini-PCNL)方法,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国内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标准方法。以该项技术为基础的《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分别获得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2009年卫生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于2010年作为《肾结石及其慢性肾功能不全外科治疗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的重要研究部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输尿管狭窄腔内治疗

对于开放手术治疗失败或狭窄段较长等复杂性输尿管狭窄,既往手术史使再次开放手术修复的难度加大、成功率也不高,我院在多年的实践中建立的腔内技术在处理这类复杂性狭窄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处理此类狭窄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三)输尿管软镜术

本学科于1989年开始购置Olympus P3输尿管软镜,是国内较早开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单位之一,目前本学科拥有4套输尿管软镜,包括新的的Olympus P5输尿管软镜、可拆卸组合式软镜及电子输尿管软镜,近三年共完成输尿管软镜手术近200例,效果显著。主要应用范围: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诊断技术,输尿管软镜其他治疗技术,包括镜下止血、镜下肿瘤烧灼术、镜下狭窄盏颈切开术等。为了进一步推广输尿管软镜技术,本学科已成功举办两期省内输尿管软镜专题培训班和一期全国输尿管软镜培训班,约120余名学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同时协助相关医疗单位开展输尿管软镜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腹腔镜技术

本学科1991年开展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逐渐开展肾囊肿去顶、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肾盂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肾切除、肾错构瘤切除、肾盂癌治疗和手辅助腹腔镜肾恶性肿瘤切除、输尿管移行上皮癌治疗、肾上腺切除、肾上腺肿瘤切除、隐睾、前列腺癌治疗术等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技术已经在本学科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并于2009年完成首例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切除术。

(五)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2003年本学科在广东省较早的一家引入美国大功率(80W)绿激光治疗机,主要应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包括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患者、伴有部分出血疾病患者、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合并严重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绿激光前列腺汽化的应用使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截至目前,采用绿激光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超过300例,高危患者超110例,超过50%的患者术后可以不停留导尿管,80%的患者可在术后3天内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发生。

【科研工作】

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多人均在不同学术学会任职,并承担举办多个学术会议,近3年学科获得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发表SCI论文15篇,国内核心论文50多篇,荣获国家、省市级等科技奖励8项,获得国内专利7项。

(一)科研立项

近3年学科获得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获得科研课题经费400多万元,科研总经费1100余万元,其中包括卫生部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国内项目多项。

(二)发表论文及主办期刊

近3年本学科在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 15 篇(IF总分49.015),中华医学系列及核心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主办《Journal of Endourilogy(中文版)》,每期发行3500多册。

(三)专利:本学科2009-2011年获得授权专利 7项。

(四)举办学术会议 

学科近3年主办了包括2010全国泌尿外科尿路结石学术会议等国际及全国学术会议近10场,累计参会人员超过2000人,来自欧美、亚太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专著、教材及编写的指南

近3年出版的专著、教材《经皮肾镜取石术》《当代实用医学(外科学分册)》《微创泌尿外科学》及编写指南《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鹿角状结石诊断治疗指南》《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
展开
收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