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作为一年中气温很高的时节,骄阳似火,沪上气温随时可能攀升至40摄氏度。那么在这让人汗流浃背的高温天,人们又该如何养生呢?
日常起居
01
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提到: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在大暑时节,市民应根据养生原则,适当晚睡,但也尽量在23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趁着清晨空气清新且比较凉爽,可以外出走走。在睡觉时,注意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建议设置在26℃左右,并定时开窗通风,以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导致腹泻、头痛等不适。
02
户外注意防护
大暑时节,日照充足,高温和毒辣的太阳是导致中暑较主要的原因,市民朋友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外出,减少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如果出门在外,一定要做好防护,记得涂好防晒霜、戴起遮阳帽、撑好遮阳伞以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大暑时节出汗多,棉、麻、丝等天然纤维制成的宽松透气衣物是优选,且尽量选择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的浅色衣物,无论是在感觉上还是视觉上,都相较于深色衣物更加凉爽。
此外,市民们出门前提前准备好一些解暑的药物,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出门游玩时,如果出现恶心、大量出汗以及体热等症状,要立即前往阴凉通风处休息,及时补充运动饮料或盐汽水,如不能缓解请立刻就医。
03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大暑时节可适当运动,但因天气炎热,除了在户外运动的时间选择上需要注意外,尽量进行比较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等,且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分次少量饮水。
04
注意调节情绪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容易“情绪中暑”,出现莫名的心烦、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五音疗法有助于人们放松精神,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听听古琴曲《新春乐》《汉宫秋月》,现代曲目《卡门》来帮助振作精神,调节心脏功能,助脾胃,利肺气。
饮食宜忌
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那么究竟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呢?
01
合理饮食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因为炎热的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也会加快,热量的消耗也比平时大。日常生活中优选豆制品、鱼、虾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此外,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也是大暑时节需要反复跟市民强调的话题。
02
少食生冷
大暑节气,饮食应以熟食、温食为主,避免贪食生冷食物以防阴暑,且大量饮食生冷、冰镇的食物,不仅会刺激到肠胃系统,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女生还容易出现痛经。
03
食谱
1. 酸梅陈皮饮
制法:将乌梅、山楂、甘草、陈皮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续煮30分钟,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醒脾开胃。适合汗多口渴,食欲不振之人。
2. 百合赤豆粥
制法:赤小豆、莲子、百合提前洗净、浸泡1小时,然后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益胃健脾、利湿除烦。适合暑天汗出较多,脾胃虚弱或兼心烦多梦之人。
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
虽然夏季对血压的影响因人而异,但一般情况下,大暑时节气温高所导致的血管扩张、出汗等因素会造成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患有高血压的市民,当看到自己血压下降了,也需要坚持用药、按时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或降低药物剂量。如果需要调整用药或换药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专家介绍
桂明泰,中医学博士,岳阳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血管病研究室访问学者。第四批“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优良继承人,师承国医专家严世芸教授。符德玉岳阳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专委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理事等职务。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获发明专利4项、科技进步奖3项;参编著作2部。主持局级课题2项,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项目。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及汗出、不寐等内科杂病。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岳阳医院大柏树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