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病变的总称。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1]。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多组淋巴结及脾脏等结外器官。FDG活性高的淋巴结常表现为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伴放射性浓聚。
淋巴结代谢增高的病变并不都是淋巴瘤。如乳腺癌患者常常出现颈部及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附图1a和1b)。在这类病人中,常常可见发现FDG浓聚的原发病灶,且淋巴结的转移呈链式,沿着原发病灶的淋巴引流途径,可出现跳跃式转移,常为单侧病变。结节病患者影像上常表现为肺门 “八字征”改变(附图2a和2b)。淋巴结的肿大多出现在肺门周围,且左右对称,肿大的淋巴结多相互独立,极少融合成团,对周围组织主要是一种压迫和推挤的作用,而且患者常常出现肺间质的受累和肺内边缘分布的结节,结节边缘光滑。病变的FDG放射性浓聚程度常低于淋巴瘤病灶。淋巴结结核患者也可出现多组淋巴结受累的表现(附图3a和3b)。淋巴结肿大多为一侧性,因为病灶新旧交替,可以看到PET图像上不均匀摄取,肺内多有结核病灶,临床上有午后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结核中毒症状,而且结核病灶常常出现钙化灶,而在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和器官中极少出现钙化。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