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及其对策是闺阁密语绕不开的话题,除了避免吃生冷、辛辣与刺激的食物,饮红糖水、热敷等更是镇痛“秘技”。然而,并非所有生理期腹痛都可用单纯的痛经来解释,百忍之后可能是更大的麻烦。近日,一位受剧烈经期腹痛折磨达十年之久的患者,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了“超声引导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抽液与硬化”治疗,终于成功解决了火龙果大小的巧克力囊肿。
黄小姐正值23岁妙龄,受痛经困扰却已整整十年,但无论是家中的女性长辈还是闺中密友,都觉得痛经没啥大不了的,吃些温热的食物、喝些红糖水,热水袋敷一敷小腹,几乎所有坊间流传的止痛方法,她都试过了,收效却甚微。整整十年,一临近生理期她就紧张焦虑不已。
较近三年来,黄小姐痛经越发严重,以至于不吃止痛药就坐立难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由于症状不断加重,她较终求助于妇科医生。一番检查做下来,结果令人震惊——超声影像提示右侧卵巢有一个94毫米×70毫米×102毫米的巨大囊肿!体积堪比一颗火龙果!医生高度怀疑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就是俗称的“巧克力囊肿”。
“巧克力囊肿”(简称“巧囊”)其实跟食品巧克力没有丝毫关系,只是由于囊肿内容物为粘稠的褐色糊状,外观似巧克力,因而得名。“巧囊”的病理基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原本应该只存在于子宫内表面的子宫内膜“移民”到了腹腔、输卵管或卵巢等部位并“定居”下来;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异位的子宫黏膜发生周期性的充血、增生、脱落,从而引发疼痛。而“移民”到卵巢中的子宫内膜引发的麻烦更大——由于卵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充血、增生、脱落的子宫内膜无法顺畅地排除,只能积存在卵巢内,久而久之便成为形似巧克力的褐色糊状物质。
既然“巧囊”的诊断已经明确,那将囊液抽吸出来不就解决问题了?从理论上来看的确如此,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这般理想——由于黄小姐“痛经”已有十年之久,大量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和凝血块积存在卵巢内,质地十分粘稠。此前,她曾辗转求治于多家医院,也曾接受过穿刺抽吸术,时间较长的一次抽吸手术甚至超过10个小时,却只抽出少量囊液,囊肿并未显著缩小。
较终,经朋友介绍了解到十院超声医学科余松远主任在超声引导下的“巧囊”治疗上颇有优势和特色,黄小姐慕名而来。然而余主任操刀的第一次手术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囊液太过粘稠,难以彻底吸出。经过深思熟虑,重新拟定治疗方案后,次日再战“巧囊”,经过6支尿激酶、6支聚桂醇的溶解和冲洗,囊液的质地稀薄多了!此后的两个小时中,总共抽出162毫升囊液,术中使用的生理盐水装满了足足11只换药碗。术后黄小姐的腹部仅留下一个细小的针眼,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术后留观,超声检查发现“巧囊”明显减小。
专家介绍,超声肿瘤微创介入手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消灭病灶的同时,对其周边组织的创伤极小,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备,治疗后恢复快,对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一般术后观察短则1小时、长则2天即可出院,可在短时间内消除或缩小瘤体,解除患者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