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约有156,000人被诊断为胃肠道(GI)肿瘤,手术治疗仍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尽管放疗技术已有显著进展,并且随机试验表明多学科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胃肠道肿瘤放化疗的毒性作用仍然较大。质子治疗与光子放疗相比具有更好的适形性,能够更好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尚没有质子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前瞻性研究数据,但近期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质子治疗胃肠道肿瘤可减少急性毒性作用和晚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肝部肿瘤光子放疗的局限在于无法在输送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不增加肝脏毒性,尤其对于已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放射诱导的肝部疾病(RILD)与肝脏平均照射剂量和治疗前肝功能有显著相关性,并且胃、肠道和肾脏的毒性反应发生风险也与照射剂量呈量效关系。
质子治疗的剂量学优势
肝部肿瘤患者的治疗计划研究显示质子治疗相较于IMRT可显著减少肝脏平均照
射剂量(平均30-55%),肾脏、胃、肠道和心脏的照射剂量也显著减少。质子治疗更优的剂量分布可减小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并/或由于能够更安全地输送更高的剂量,质子治疗可获得更高的肿瘤控制率。
质子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数据
多项回顾性和单臂前瞻性研究已经证实,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HCC患者,高剂量适形质子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20世纪90年代,日本千叶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初步研究,分析了质子治疗局限性HCC的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千叶大学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66例接受高剂量适形质子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复发的HCC患者,76%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A级。根据肿瘤位置和邻近胃肠道组织的结构,患者接受的照射剂量为66Gy/10、72.6Gy/22或77Gy/35。结果显示,只有3%的患者出现严重的(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副作用。5年局部肿瘤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1%和48%。
河北一洲质子治疗中心凭借一洲肿瘤医院整体综合实力,立足华北,辐射全国,与 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等单位开展全面深度密切合作,致力于发展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构建肿瘤质子治疗技术行业高地,造福更多海内外肿瘤患者,特别是儿童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