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中文名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临床应用已有四十余年。1974年第一台商业化PET应用于临床,1992年第一台全身PET投入使用,2003年随着带16排CT的全身PET-CT的商用,全球各大厂商停止了对单独PET的生产销售。截至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核医学科已装机200余台,伴随市场准入门槛的逐渐降低,PET/CT在未来有可能进入医保或部分进入医保,并且随着诸如联影等国内公司在大型医疗装备的国产化努力,其装机数量势必呈现井喷态势。那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PET-CT检查的原理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PET和SPECT都是功能显像,从它们的3D图或断层图上我们可以看见多个黑色浓聚灶,对这些病灶部位的诊断,就需要借助两者兼有的CT部分,之后才能得到PET/CT融合图像,从而得出“左肺上叶前段周围型肺癌,多发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为使大家有更为生动的理解,我们打个形象的比方。2个馒头,一凉一热,PET和SPECT可以辨别出凉热的属性,但无法确认为2个馒头;CT或MRI可以确认为2个馒头,但无法区分出凉热的属性。而PET/CT或SPECT/CT一体机则可以准确分析出2个馒头和一凉一热的信息。因此,如果把ECT比作是茫茫人体检查大海中的航标,那么CT就是确定航标的航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