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日前公布《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良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潘炜华教授领衔项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真菌病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本项目属于皮肤病学与真菌病学领域。近年来,一系列高发、新发真菌病已成为我国及
“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威胁。课题组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等项目资助下,针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真菌病流行病学、传播机制、诊治技术等问题进行攻关,建立了系列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
一、完成部署
“一带一路”真菌病监测体系:①建立22家境外哨点,明确30个沿线国家真菌感染水平和易感人群;②揭示着色芽生菌病的 播散是由卡氏枝孢霉遗传重组及着色霉无性扩张引起;③完成鉴定
5.5万株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临床和环境真菌,建成 规模很大、临床和环境菌种较全、多样性很高、遗传信息较全的商业化真菌保藏库。
二、创建
“一带一路”适应性快速诊断新技术:
①首先提出“警惕’超级真菌(耳念珠菌)’在我国传播”,率先完成2套诊断新方法,应用于中国、伊朗、阿曼、科威特4国1232株临床菌株联合筛查。
②首先诊断伊朗人Cy.fabianii败血症病例,提出新型商业试剂盒+分子诊断策略;
③针对33种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病原真菌,建立了19项分子诊断新技术。
三、提出
“一带一路”抗耐药真菌新策略:
①明确国内外曲霉、念珠等重要真菌耐药水平及分子机制,首先发现我国G54V耐药突变;发现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粗糠柴苦素与氟康唑联用治疗暗色丝孢霉病和隐球菌病的协同作用。
②建立了集成靶点分析,结构优化和全新设计等新技术的抗真菌创制技术平台,发现6个具有开发前景新药候选分子;率先提出化学合成“真菌疫苗”,完成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白念珠菌,隐球菌GPI
的化学合成;
③研制抗真菌新药显克欣,临床治好率90%以上,年产值2.5亿,应用于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肯尼亚、南非、智利等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应用人次7000万人/年。
项目形成论文181篇,其中SCI论文112篇,≥10分5篇,SCI被引1400次,影响因子总计365.06,国际发明申请2项,国内发明授权26项,新药证书1件,应用于200余家国内医院及2000余家海外医院,每年应用人次7000万以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