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位于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始建于191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及全国早批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双认证)。
PET-CT究竟为何物?很多患者初来总会有疑问:既然都是“CT”那“PET-CT”在操作中究竟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PET-CT的神秘面纱。
PET-CT究竟为何物?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强盗”,它代谢活性较高,掠夺性的摄取体内的营养,而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
基于这一特性,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糖糖作为显像剂(即18F-FDG)注射到体内可使其在肿瘤等病变组织中浓聚,从而在图像中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点,而这种浓聚点在PET-CT中用SUV很大值进行量化,它的全称为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是PET-CT在肿瘤诊断中常用的半定量指标,在评价疗效时的价值较大。
PET-C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占其临床应用的90%以上,主要用于肿瘤分期、活性定位、疗效随访、诊断复发、肿瘤筛查、肿块定性。
CT与PET-CT区别在哪里?
CT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利用X线对身体进行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骨头、血管、淋巴结、各种脏器的解剖结构。虽然CT的分辨率很高,图像很清晰,但是CT只能显示病灶解剖学的改变,比如大小、直径、密度等。如果一个病灶很小,和周围正常组织的解剖学差别不明显,那么CT就无能为力了。CT归属于“解剖显像”。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的缩写,大家都称其为“派特”,它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技术。虽然PET可通过病灶的异常功能代谢情况来判断疾病,但不能提供某些病灶的准确解剖位置,也就是说:我知道有这个病,但未必知道病灶在哪里。
PET-CT(派特CT)是将PET与CT的信息结合到一起,保留了经典的解剖影像的作用,提高了病灶定位的准确性显像,就好像在坏人身上装上了一个GPS追踪器,无论他跑到哪里,都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将其成功定位。
PET-CT的“角色扮演”
早期发现病灶
在18F-FDG的显像原理中已经提到,18f-FDG在PET-CT检查中可以寻找那些对葡萄糖“吃的多消化慢”的异常组织,这正对应肿瘤细胞的一大特点:生长迅速,代谢旺盛。一般来说,只要肿瘤成长超过2 mm,PET-CT就可准确将它识别出来。
确定肿瘤的分期或分级
对于已经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PET-CT能够通过半定量分析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专业上称之为分级),能够发现原发灶累及的范围,周边是否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邻近的器官及骨骼有无癌细胞的痕迹,辅助临床对肿瘤进行分期。如果是早期,可以选择局部手术或放疗,如果是晚期则需要先全身化疗。
PET-CT是一项全身的扫描,如果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往往逃不过PET-CT的“法眼”。这些发现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
及早发现肿瘤是否复发
对于治疗后的癌症病人,PET-CT可用于手术、放疗、化疗或肿瘤热疗后的复查,看有无残余肿瘤组织,鉴别肿瘤复发与坏死等。如有复发,还可根据病灶分布的状况进行再分期。
心血管疾病
通过PET-CT这项检查可以查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部位,也可以了解到疾病发作的范围,此外还可以对心肌活力进行非常***的评价,正是通过这项检查,医生可以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等等,而且经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PET-CT的现象对照,还可以了解手术的效果。
心血管疾病
通过PET-CT这项检查可以查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部位,也可以了解到疾病发作的范围,此外还可以对心肌活力进行非常好的评价,正是通过这项检查,医生可以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等等,而且经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PET-CT的现象对照,还可以了解手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