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于1993年成为卫生部早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拥有40余年的放射性实践经验,以“多模图像融合”和“多学科放射性核素靶向肿瘤治疗”为特色,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PET-CT中心致力于肿瘤、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与科研,开展体检等业务。该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将以造福人类健康为职责、服务质量,充分发挥PET-CT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为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提供世界水平的医疗检查服务。
全身pet-ct检查安全吗哪些人有必要做PET-CT检查?随着PET-CT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PET使用的核素剂量越来越小,CT的扫描速度越来越快,辐射剂量控制也越来越好,通过多喝水,加速药物排泄,也可适当降低患者接受核素的辐射总剂量。
随着PET/CT的更新换代,PET/CT也配备了更先进的CT,扫描时间缩短,辐射剂量也将进一步降低。使得PET/CT一次全身检查的辐射剂量由原来的15mSv左右降低到7.5mSv左右(7.0~10.2)。但若使用高毫安扫描模式或增强扫描模式,则CT剂量可高达14.1~18.6mSv,而放射性药物的辐射剂量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范围,所以PET/CT扫描中增加剂量主要是取决于CT扫描模式,常规PET/CT显像中的CT扫描一般建议采用低剂量(低毫安)扫描模式,可疑脏器则局部采用诊断剂量扫描,尽量减少受捡者的辐射剂量。
PET/CT受检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主要来源于放射性药物,若使用185MBq氟-18标记的药物,注射药物2小时后,体内大多放射性核素已衰变和排泄,对周围1米人群的辐射剂量已下降到0.01mSv/h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随时间延长剂量更低。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是当今生命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做PET-CT检查是安全的,CT全称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它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体层检查。PET/CT:将PET和CT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合用一个图像工作站,PET/CT同时具有PET、CT及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