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心肌代谢显像作为临床应用的一种示踪技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相关代谢底物作为显像剂,显像剂随血流进入心肌组织,被心肌细胞摄取。利用PET-CT对心脏进行扫描,可显示显像剂在心肌细胞的分布情况,了解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及代谢情况,利用螺旋CT扫描数据对PET图像衰减校正,获得病变区域心肌代谢图像。临床常用的显像剂分三类:灌注类药物、代谢类药物和受体类药物。灌注类药物(如13-NH3)主要用于显示心肌血流灌注,评估局部心肌灌注情况;代谢类药物(如18F-FDG)是利用心肌细胞对显像剂的摄取,测定心肌能量代谢,精细准确定位心脏病变部位,进而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及临床治疗前后代谢变化,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受体类药物(如18F多巴胺)主要用于评价心脏受体的数量及其功能情况。
PET-CT在心衰中的成像是基于心肌耗氧量、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这三种心肌代谢过程,心衰的进展与心肌线粒体呼吸链活动下降有关;此外,与正常受试者相比,心衰患者的心肌脂肪酸和糖代谢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