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到底是什么
在X射线摄影和 X线透视在医学诊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后,20世纪7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下,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成型。
1972年,科学家Hounsfield设计制作了第一台CT机,并在英国爱克金森 · 莫利医院试验推出,产生了第一幅临床CT图像。
那确诊胃癌,到底要不要做PET-CT?
首先,需要明确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始终是病理检查,也就是通过胃镜取组织进行活检。PET-CT、多排螺旋CT这些间接的、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都不能取代胃癌病理诊断。值得一提的是,PET-CT在胃癌诊断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对于特定病理类型的胃癌如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弥漫性胃癌检出率较低。另外,正常胃组织对 FDG(PET-CT 检查时的一种显像剂)也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性摄取,有胃炎、胃溃疡时摄取也会增多,有可能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从而带来误诊。
其次,对于初诊胃癌的患者而言,PET-CT的价值不在于确诊胃癌,而是在于明确肿瘤的扩散范围,明确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为外科医生评估治疗性手术的可行性。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胃周淋巴结,腹膜,肝脏等腹盆腔器官,其次是胸腔。临床上,初诊胃癌的患者通过常规的增强CT扫描基本可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