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取消医生事业编制,就能够让医生得到解放、实现公平,让“看病贵,看病难”得到缓解?
自从“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消息出来,立刻在医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坚决反对。取消公立医院医生事业编制,不仅关乎着医生,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些“看病者”。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自己较关心的问题来分析分析,这场事业编制的取消较终是谁来获益。
取消编制就能实现医疗资源解放
在这次改革中,对于广大普通看病者而言,取消编制的重点就是“实现人员流动”,让我们摆脱“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看病难题。但是,取消编制真的可以与医生自由流动划等号?
答案显然是:不。公立医院拿什么来吸引人才,是事业编制;私立医院又是用什么俘获人心,是高薪。当事业编制被取消之后,医生们变身成为“社会人”,拥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利,可以选择去更好的地方实现个人发展。但是这些吸收了医疗人才的私立医院,利用高额薪酬聘请来医生,却不可能是为了“资源共享”,甚至是因为“抢夺”代价过大,管理只会更加严苛。所以,失去编制后医生们只会 “动”的越来越频繁,但基本不可能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与解放。
这种情况下,看病的人在去编后要面对的只能是让人更为苦恼的局面:去私立医院既害怕不靠谱,同时看病又太贵,没办法聘请专家代价太大;去公立医院内心煎熬,服务态度较差,技术也可能不如之前。怎么看,似乎以后看病都更难了。
没了编制是否还会有现在的医护资源
“等同编制待遇”一直是不少企业吸引人的噱头,向编制单位的福利待遇靠拢也是不少人衡量工作的标准。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事业编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也都对编制所带了的稳定有着自己的执着。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鼓起勇气考医是因为兴趣,但更多的人是因为事业编制所具备的优势。那么当编制被取消,公立医院没有了优势,人才将流失严重,服务态度、治疗水平会逐渐下滑;同时,还有多少人在未来愿意选择学医?如果连医生都没有了,看病问题会容易嘛。
那么取消编制到底有什么意义
是因为去编可以实现医生的公平,让医生获得应有的高收入?如果说去编是为了解决“同工不同酬”,那么在编人员和非编制人员又有多少达到了“同工”的标准,可见是连这样做的基础都不具备,两者又要怎样达到公平。而且,去编前后人员聘用方式完全不同,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特别是,以后录用的医疗人员都不再享有编制,这对无数正在校园中攻读医书的莘莘学子而言,能够说是公平的吗?
去编并不能够实现医护的人员流动与公平,同样的限制医护人员流动的根本也不在它。编制带来的应该是稳定,是更好的待遇,较起码并不是编制束缚住了医生的手脚,反而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牢牢锁住了医生的心,让更多人愿意挤入这个行业,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一辈子服务于医疗。
或者,取消编制能够给广大患者解决“看病难”?目前来看基本上不太可能,或许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看病愈来愈难。甚至是,去编还会给医院今后的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推行取消编制?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各项收入分配政策来看,财政投入的范围基本是编制内人员。而政府对于取消编制后医院财政补贴的态度也值得推敲,很有可能以后医院要自行承担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或许,政府也正是想借此缓口气,毕竟还要养活近4000万的人员。
关注上海东方医院肿瘤科 获得更多知名咨询与优质服务
————————————————————————
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多学科(MDT)诊疗中心
医院地址 本院: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南院:浦东新区云台路1800号(华夏西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