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2岁,男,单身,在这个爱给人贴标签的社会里,很多标签安在我身上很合适。比如,时下流行的“单身狗”、“中年油腻大叔” …… 然而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还有个特殊的标签——“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靠药物治疗,每半个月我就要去精神专科医院咨询和配药。因为现有的医学水平尚未发展到完全治疗这种疾病的程度,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和稳定症状,所以于我而言,精神分裂症俨然成了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朋友”,可以说与我形影不离。尽管我从来都没有住过院,这可能是我较自豪的成就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没有精神上的挣扎。
1993年,在我人生较美好的年华里,我遇见了这位“朋友”。那时我刚中专毕业,分配到国企从事车间器械维修工作,本以为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恣意地挥洒我的青春和汗水,没想到精神分裂症却突然闯进了我的生活。发病后,我变得“疯疯癫癫”,国企想辞退我,但是我为了“面子”,主动向单位提交了辞职报告,结束了自己的前列份正式工作。
在精神疾病饱受歧视的90年代,我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心酸的过程。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带着我四处求医,尝试过针灸、喝中药等各种治疗,但都没有多大效果。较后终于辗转来到了精神专科医院,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由于药物副反应的出现,母亲开始拒绝让我服药,而那时我自己也认为不服用药物同样可以保持清醒。同时,我想要通过不服药来证明我精神上没问题,而是医生的诊断错误。尽管我的医生劝我坚持服药,告诉我药物有助于稳定病情,但是当时我的理念是“服药越少,瑕疵越少,越能证明我没病”。因此,我坚持自己的倔强,自行减少我的药量。然而,仅仅才减药很短的一段时间,我就感觉到了一些变化。那时我每天脑子里会有成百上千个想法:我做错了什么?医院是不好的,药是害人的,所有人都疯了......较后,我的病情一度无法控制,在家人面前几近崩溃。从此以后,每个人都劝我继续服用药物,我也接受了这个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我真的是生病了。
就这样折腾了10年之后,2003年我“满血”归来了。我想通过就业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于是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启程。在网络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我为了找工作跑街走巷,终于找到了一家饭店肯录用我做服务员。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端盘子、打扫卫生、送外卖我都做过,我的工资也从开始的一个月280元涨到了1000元。但是好景不长,饭店不久就倒闭了。之后朋友又邀请我一起出摊做熟食,记得当时好不容易拼凑了1000块大洋置办了一辆推车,从百货公司进熟食倒卖,才做了一个月,就被城管轰走了,生意也做不成了。再后来还去过大商场做按电梯的工作,整天上上下下按电梯,真的很没意思,不久我也因为吃药被领班发现而遭到了辞退。再后来嘛,我被介绍到居委会打扫卫生,一个礼拜做三天,一次20来分钟,一个月150元,我知道他们是在照顾我,我真的很感激。
相对于有些患者,我很幸运。因为我有良好的治疗条件,有关心我的家庭和朋友,有和谐的工作环境。尽管如此,我也是生病多年之后才公开了自己的病情,因为与精神疾病作斗争真的太不容易了,而且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水平还没有到我们期待的样子。所以,一开始我并不希望别人知道我的这段经历,但在与疾病相处多年之后,我想帮助和我有一样处境的人。
对我来说,精神疾病是一个现实的噩梦,里面的恶魔十分可怕,但是我不想因为它的存在就否认和怨恨我曾经和现在拥有的生活,否认我付出的努力,我也不想向任何人寻求怜悯。我只希望处于和我相同境遇的人都能意识到: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精神疾病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们的人生远比精神疾病要重要得多,有了精神疾病,正视它,接纳它,然后“去生活,去工作,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