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高温骤雨交替,如何应对湿气重的健康问题?

2023-07-26 190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医院 前往主页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中医学将湿气称为湿邪,可以分为内湿与外湿,如下所示:1、外湿:主要与居住环境有关,如长时间浸泡在水里或者居住环境阴冷、潮湿,此时易受自然界湿邪侵袭;2、内湿:湿气更多指内湿,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的内生湿邪,其产生主要与脾有关。因为中医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如果脾功能异常,可导致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水湿之邪会在体内产生,此时产生一系列湿邪症状。表现为皮肤油腻、身体困倦沉重、口中黏腻不爽、排大便不尽感,大便易粘在马桶上,较难用水冲干净。部分患者舌苔较厚,舌面可能有较多小水珠。

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湿气重调理方法如下:

1、运动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五脏六腑的代谢功能,加速湿气排泄。具体的方法有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跳舞等,改善气血循环,加快血液代谢。可以饮食清淡,肠胃系统关系到全身的营养代谢,较好的方式是饮食清淡、适量、均衡,酒、牛奶、肉类、膏粱厚味等油腻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脾胃运化的失司。胃胀满不消化、堆积发酵、甜食与油炸食品可以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的食物像冰棍、冰饮或雪糕等,凉性比较大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所以不宜常食用;

2、避开潮湿的环境人体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系。经常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侵入人体。所以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比较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全身或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或者淋雨,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的擦干净,头发要吹干,房间里头如果湿气很重,要多开窗户,通风、透气。地板、墙壁潮湿很重,则需要借助电器进行除湿;

3、调理脾胃是祛湿的根本指导,中医祛湿的食疗方有红小豆、薏米、山药为主,辅以荞麦、葛根、茯苓和小米煮粥。这些食材都可以入脾胃、肾经,有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功效。因为湿气的根本原因是影响脾胃的运化,所以健脾祛湿是关键。湿气常常潜伏在体内,如果在阴天潮湿的时候,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精神不振,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需要及时祛除。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