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普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此时此刻的你,有没有担忧?有没有烦恼?有没有?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生之中的困境,或轻或重、或长多短、或多或少,那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我们应该怎么避免陷入困境之中吧。
一.学会与困境和平共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哲理之谈,更是经验之谈,其实这句话想要表达的就是说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无论如何都会遇困境与烦恼,哪怕是腰缠万贯的、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功成名就的政治家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同的人所遇到的困境各有不同。
困境是不可避免的,毫不夸张的可以说困境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遇到困境时,十分不可以陷入无休止抱怨咒骂或是沉溺在负能量的死水中放弃挣扎。但诚然,我们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要学会对自已说:“你可以不开心,但不要不开心太久,要尽快接纳这个现实!重新振作!”
过去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无法改变,既然困境已经到来了,再怎么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已的想法,坦然承认和大胆接纳眼前的困境,尽快振作起来,努力去改变未来,尽快脱离困境。
二.尝试用不同视角看待困境
事情没有重量,是人自已觉得「沉重」,就这样而已!
这句话是出自日本有一个十岁的小哲学家中岛芭旺写的书《我看见、我知道、我思考:大人都忘了...那些简单却重要的小事》之中。其实相同的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人甚至是不同阶段的自已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困境也是我们自已去定义的。
在《论语》中就有一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他人眼中贫困难受的生活,在孔子的学生颜回眼中却毫不在意,他并没有因为自已身处贫穷之中而感到烦恼,反而可以自得其乐,而也说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会决定困境的定义。
所以转变一下思维方式用不同视角看待困境,对帮助身处困境中的自已得到释怀。
三 尝试观察与分析自我
“我是我的观察者”。这是西方智哲所言之话,其实观察自已,留意自已的内心也是一种避免陷入困境的方法之一。
好,此刻我们不妨闭上双眼,然后用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出“另一个自已”,而这个“另一个自已”正是那个内心中所潜藏的自已,然后再想象你正在以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观察着“另一个自已”,然后尝试问几个问题,“另一个自已”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另一个自已”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情?“另一个自已”会产生这些心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例如我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很伤心难过。那么就可以尝试做一次自我观察与分析。
我进行观察:““另一个自已”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观察的答案是“现在的心情是不开心和沮丧。”
而后:“为什么“另一个自已”会产生这些心情?”,显而易见,那就是因为“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后悔当初没有勤奋唸书。”
那么在接下来:““另一个自己”会产生这些心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会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在于自已很在乎学习成绩,家里对自已的期望很大,不想他们失望。”
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对观察自已的内心就会得出让自已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而只有不断地了解自已,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已的心态,更快速的脱离困境。
四.努力克服困境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天底下所有的困境,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阻力化为动力,努力奋斗,才能可能真正脱离困境。
困境可怕,更可怕的只是我们面对困境时踌躇不前的心态。要知道,这世界上现有能阻碍你前行的只有你自已。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原作者:廖铭慧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