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曙光·专题】冬病夏治|时令养生之三伏进补

2023-08-07 149
上海曙光医院 上海曙光医院 前往主页

闻名魔都的“湿哒哒”“昏沉沉”梅雨季刚过,就迎来了号称一年中较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将一直持续至8月19日,共计40天,是一年中气温很高、阳气较盛的时间段。此时,我们该如何来进行时令养生呢?

或许大家对三伏天的敷贴、艾灸等法耳熟能详,但可能还不太清楚该如何在三伏天进补才是得当的。跟冬至时节一样,这段时间也是非常适合进补的,但补的方式有所不同。冬令时节一般以滋补为主,而夏令我们主张清补。

阳虚寒湿体质者,此时进补可谓“天赐良时”,其他体质者,也可以抓住这个特殊时间段进行适当的“天时”调补。夏气通于心,故进补也应以调心为主,包括补心之气、血、阴、阳,以养长之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上海市名中医朱抗美教授建议,三伏天以食补为先,药补为后。朱教授特意整理了以下进补方案,可供大家参考,市民朋友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药食调补法。

1补气

夏季暑热较甚,《黄帝内经》讲“寒伤形,热伤气”,指寒邪多先伤及外部的形体,而热邪,较易损耗人体之气,因为“热则气泄”。夏季三伏天一般汗出较多,气随津脱,容易造成人体气虚,出现乏力,出汗多,气短,脸色淡,舌有齿痕等症。此时可选用黄芪,生晒参,太子参、山药,扁豆等进补,其中黄芪偏温,补气作用较强、速度较快,一般每天10-15克即可;生晒参性微温,除了补气外,还可养阴,一般每天3-10克左右;太子参性微寒,适合给小朋友进补,每天不超过10克;扁豆补气还可健脾,是一个非常好的药食两用之品,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2补血

对于一些平素贫血或中医所谓的“血虚”之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在夏天往往更容易头晕眼花,因为夏季汗出较多,中医认为 “汗血同源”“气血同源”,暑热易伤津耗气,而伤了津耗了气,就等于伤了血,所以血虚情况会加重。除了头晕眼花的表现比较突出之外,血虚之人往往还有其他一些长期表现,比如目干目糊、头发早白,记忆力下降,爪甲色淡,舌淡,月经量少等,在三伏天可以尽情补血,建议选用赤豆,红枣,枸杞,猪肝,桂圆,桑椹,阿胶等进补,进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脾胃情况,对于脾胃较弱之人,可适当加点健脾之品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等,以帮助消化吸收。

3补阳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较盛的时间段,对阳虚体质者特别友好,是冬病夏治的优等时期,阳虚者一般表现为容易乏力怕冷,精神不振,大便溏,舌胖大等,特别惧怕冬天的寒冷,也无法忍受夏天空调之寒风,更有甚者,夏天仍穿秋衣秋裤。故一定要抓住三伏天这个老天爷所送的天然之“药“,补阳气、排寒湿,可以使用艾灸、三伏贴等外治法,再加上食物与药物的内服进补,则效果更佳,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牛肉,鹿茸,韭菜,鸡,红参等,以补气温阳。

4补阴

三伏天汗出较多,容易伤阴,对阴虚之人特别不友好。阴虚之人较常见平素怕热,容易心烦,大便欠畅,口干,舌红少苔等。三伏天不建议阴虚之人去做艾灸,建议去吃一些养阴滋阴去火之品,以补充体内水分与津液。三伏天适合阴虚之人进补的如甲鱼,鸭子,黄鳝,西洋参,石斛,枫斗,百合,白木耳等,可以自己在家里做一些药膳吃,比如西洋参或石斛炖鸭子或甲鱼,不仅味美,还非常滋补。

5补精

这里的“精”主要指肾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我们所吃的食物。随着年岁渐长,人体慢慢衰老,肾精日渐亏虚,导致老年性腰酸腿软,耳鸣,牙齿脱落,舌瘦苔少等。故年老之人应在三伏天注意通过后天脾胃营养的摄入,来补充自身匮乏之精,可以适当吃一些生蚝,淡菜,鲍鱼、海参、冬虫夏草,哈士蟆,胎盘等,补益肾精。当然,老年人一般脾胃相对比较虚弱,故也要注意自身脾胃功能,适当加些健脾之品如白术、茯苓、陈皮等,帮助消化吸收这些补精之品,切忌补益过度,壅塞生湿,反致他病。

以上这些,您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补品,如果您冬天的膏方没有吃完,也可以在三伏天继续吃。三伏进补对于夏季多发的多汗症、心悸胸闷气短等病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对于夏季多发的皮肤病、心脑血管疾病、过敏性疾病、腹泻、疰夏、中暑等时令病,较好先将时令疾病治好,再考虑三伏进补。若自己对自己身体情况不太了解,无法把握如何进补,则可到正规医院中医科进行咨询。

除此之外,夏季一定要谨防中暑,应多喝水,切莫贪凉,适当出汗,保养阳气,固护津液,增强体质。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