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上海市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带你走近“吃”出来的手抖——药源性震颤
老年人出现手抖,常会想到是否患上了帕金森病。不过,同济医院告诉你,服用某些药物后也可出现手抖,这可能是药源性震颤,须加以鉴别。
追溯排查,“揪出”药源性震颤
药物是引起医源性运动障碍的常见原因,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震颤、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综合征等。其中,震颤较为多见。
很多因素和疾病可引起震颤,药源性震颤与其他震颤的鉴别很重要。
排查其他原因导致的震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血糖、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导致震颤,患者应进行相应检查,明确原因。大多数药源性震颤是对称的,少数患者(如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会出现单侧静止性震颤。
追溯近期用药史
可诱发震颤的药物较多,已报道的主要有 :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抗精神病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消化系统用药,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锂制剂等抗抑郁药,胺碘酮、美西律等抗心律失常药,氟桂利嗪等改善脑循环药,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以及一些抗菌药、化疗药,等等。
明确震颤与药物关系
有相关用药史者,应进一步明确震颤出现时间与药物治疗开始时间的关系(从服药到发病短则数天、数周,长则1~2年),及其与药物剂量反应关系(即增加药物剂量使震颤恶化,或降低剂量可减轻震颤)。
药不能停?多种选择可“减震”
药源性震颤可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无法静坐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可改善或消退,但也有一些药物会导致不可逆的震颤。
确诊为药源性震颤后,患者可如下选择:如果所用药物对患者有显著益处,应权衡利弊,如果震颤不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工作,可在监测下继续使用原药物 ;如果震颤对患者造成困扰,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尝试逐渐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也可换用其他有效且较少引起震颤的药物 ;如果诱发震颤的药物不能停用或更换,可酌情使用治疗震颤的药物(例如,因使用丙戊酸钠引起动作性震颤的患者可使用普萘洛尔、阿罗洛尔),以减轻症状。
注意四点,防范药源性震颤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和无指征用药所带来的药源性震颤。
按疗程用药,避免用药时间过长而造成不良反应。如使用氟桂利嗪者宜短疗程、小剂量服药,一般疗程为2个月,较长不超过6个月,间歇用药更为合理,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震颤症状应尽早停用。
加用其他药物,减少或避免药源性震颤的发生。如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可给予阿托品、苯海索等抗胆碱能药物。
有帕金森病、痴呆、震颤家族史,以及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是否有新发震颤或原有震颤加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避免进展为不可逆的震颤。
专家名片
祝德秋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教授、药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药学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史专业委员会、临床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抗癌协会肿瘤药学专业委员会等委员,担任《中南药学》杂志、《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上海医药》杂志、《中国药房》杂志编委等近20个学术任职。主持国内、上海市和教育部课题10项,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
亓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药剂科主管药师
2019年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20年度上海市优良药师。从事临床药学工作7年,在 总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完成一年制的临床药师及2个月的带教师资培训。长期从事药学临床、科研及教学方面的工作,对心血管及慢病常见病种的药物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同济医院订阅号
原作者:药剂科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