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有余力去从事生产、劳动等等一系列的创造活动。因此“吃”就成了老百姓较关心的问题,对于患者而言,食补、食疗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高了地位。老张确诊了慢性肾脏病,医生总会建议他少吃荤菜多吃素、减少蛋白质摄入,因此如何“吃荤菜”成了他的心头大患,就诊时他问的较多的不是“医生,某某药我该如何吃?”,而是“医生,我还能吃什么肉?”
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荤菜到底该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
吃什么?——优质蛋白
荤菜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各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组成,它具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因此被成为“优质蛋白”,它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日常中较为常见的、适合肾病患者的优质蛋白主要包括猪瘦肉、鸭肉、河鱼、河虾、鸡蛋、鲜奶等。虽然荤菜带来的优质蛋白很优良,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荤菜肾病患者都能吃。我科数十年的临床经验证实,公鸡、黄鳝、甲鱼、螃蟹、猪肾等均可能加重肾脏病,因此广大肾病患者应当避免食用;荤汤、海鲜、动物内脏等,因含有较高的嘌呤、胆固醇等,因此也不适合肾病患者。
吃多少?——分期定量
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该如何控制荤菜的摄入量呢?根据新的的相关临床指南,不同肾脏病分期、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都会影响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简单来说就是随着肾脏病的逐步进展,蛋白质的摄入需逐步减少,但进入透析后,又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具体可参照下图对号入座:
表1 不同肾脏病分期蛋白质摄入量
摄入越多的蛋白质,产生的代谢废物就越多,经过肾脏排泄的尿素氮和肌酐也就会越多,肾脏的负担就会相应的增加。而随着肾脏病的逐步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肾脏能够排泄的代谢废物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毒素将蓄积在体内进一步加重肾脏疾病。
另外,大量的摄入蛋白质会使人体处于一个相对偏酸性的状态,会导致骨骼中钙的流失加剧,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同时也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的摄入,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量的蛋白质若无法被消化、分解和吸收,就会转化为脂肪沉积体内,从而引发肥胖;也有研究证明大量摄入蛋白质与一些肿瘤的发病也有相关性。
怎么吃?——健康烹饪
◆ 以进食新鲜肉、奶、蛋类为主,避免食用腌制、风干、熏制的加工肉类,这样可以减少盐、食品添加剂的摄入;
◆ 避免食用浓缩的奶制品如奶酪、奶粉等,这样可以减少磷的摄入;
◆ 适当焯水后弃汤食肉,可减少嘌呤的摄入;避免煎、炸、卤、火锅等复杂的烹饪方式,可减少脂肪、盐及嘌呤的摄入。
肾病食疗方
01
黄芪赤豆鲤鱼汤
鲤鱼一尾、黄芪30g、赤小豆30g、砂仁10g、生姜10g,适当水煎药,30分钟后将鲤鱼放入药汤内,煮沸后文火炖煮30-40分钟,不放盐。食用方法:吃鱼喝汤,高尿酸患者弃汤食肉。适宜人群:脾肾气虚的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
02
冬虫夏草老鸭汤
老鸭一只、冬虫夏草10g、大枣5g,将冬虫夏草、大枣放入洗净的鸭肚内,牙签封口,加适当清水煮沸后文火炖煮1小时。食用方法:吃肉喝汤,高尿酸患者弃汤食肉。适宜人群:肺肾两虚的肾病患者。
望广大的肾病患者能吃得好、吃得饱、吃得健康,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路上走得慢一点。
专 家 介 绍
郑 蓉
郑蓉,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
对肾脏病的中医药诊治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中医药治疗各种病理分型肾病、继发性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创见有了较全面地认识。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同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省市级等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20篇余,其中第一作者8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张璐芸
张璐芸,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师从肾病科学术带头人邓跃毅教授及中医风湿科名中医顾君花主任。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邓跃毅导师学术继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及风湿病十余年。对于肾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掌握肾科常见手术操作。主持及参与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多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发明专利一项。
邢 玥
邢玥,硕士研究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理(肾病)三级科研实验室成员。师承邓跃毅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迄今从事慢性肾脏病诊疗工作已有7年余,年均接待门诊患者2000余人次、住院患者约700人次,主刀完成动静脉造瘘术百余台、临时及长期血透导管置入术百余人次。参与制定龙华医院肾病科在中管局的中医优势病种“慢肾衰”的临床路径。参与编著《徐嵩年学术经验集》。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级各类课题。发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相关论文多篇。获发明专利2项。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