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临床应用有什么局限性?petct临床应用的主要不足是示踪剂。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示踪剂。炎症细胞、肉芽肿组织均可摄入18F-FDG,因而,在部分病例,单纯依靠PET鉴别良恶性会有假阳性表现。
pet-ct的另一不足是基于其成像原理,尽管PET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较一般的核医学方法高出不少,但实质上,PET依然是一种低数据量、低分辨率的显像方法。PET的分辨率不足,过小病灶无法显示,或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可以造成假阴性结果。
示踪剂在体内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这一方面是PET诊断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PET病灶周围的解剖结构显示差,图像缺乏解剖参照。故PET图像不易理解,有时也不易被临床医师所接受。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医生的经验非常重要。

与其他检查方式相比,petct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检查出肿瘤时,petct可以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这有助于患者和医生选择后期的治疗方式;petct是一种全身性检查,可探查到肿瘤细胞在脑、肺、淋巴结、肾、肝和骨骼等全身各个器官的转移情况,这就可以明确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判定。
鉴别肿瘤是否复发,一般的筛查工具比较难做到,而petct则可以同时鉴别治疗后的肿瘤纤维化、坏死、残留,或者看它有无复发,选取较为合理的生理靶区,进行放疗。已经明确有转移的患者,可通过petct,找到肿瘤的原发灶。petct的灵敏度很高,且具有功能代谢显像的特点,能准确判断放化疗的效果,有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petct是根据恶性肿瘤中葡萄糖的代谢判断出病变部位,这种方法检查出肿瘤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