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名医传承·风采篇] 岳阳医院名中医—符德玉

2021-12-10 154
上海岳阳医院 上海岳阳医院 前往主页

符德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首届中医药领军人才,虹口区名中医,岳阳名中医。岳阳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脏中心副主任,岳阳医院国家心衰中心副主任兼医学总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专委员会副会长兼心脏保护学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委会/及微循环专委会副主委等多项社会职务。  

师门渊洋,大医之愿 

符德玉先后师从中医名家严世芸教授,周端教授,何立人教授,并短期游学师从首届国医专家张琪老。符德玉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33年余,擅长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衰,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内科杂病。门诊饮片使用率接近接近满分,有近20年的膏方经验,因其疗效好,膏方量在医院名列前茅。  

曾多次随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班走基层华夏中医寻根游学,每到一处均行讲学、义诊等送医药活动,也曾在国医节到台湾进行中医药治疗心病的交流演讲,感受当地国医节的氛围。在师承导师严世芸教授的引领下,向“欲成大医,必先大儒”的方向努力。带领年轻医生、研究生及师承弟子们,重温中医经典,结合跟师学习及个人临证,深刻体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典的重要意义。  

医道深邃,务实学术 

符德玉教授作为心内科副主任和心血管研究室主任,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在组织协调开展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研、教学工作中,在岳阳医院心内科的学术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支柱性作用。 

符德玉教授坚持用中医学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去认识现代疾病,以传统诊疗为基础,同时借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为补充,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 

她主要从事心血管病防治的研究:先后主持及主要负责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公关项目子课题、及其他市局级以上项目20余项;前列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主编及参编论著8部;获相关科技进步奖11项;培养硕、博士及其他中医人才60余名。多名学生获得上海市优良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项。所在心内科近5年连续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年轻医生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中医药防治心系疾病的临床及研究中,并开始担纲主持相关特色专科的临床及研究工作,科室的中医药应用得以传承、发扬,且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业内得到大家的认可。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符德玉教授临证谨守师训“圆机活法,以和为贵”。并结合自己临证体悟,崇黄元御“气之圆运动”及张锡纯重“大气下陷”之观点,近年来多注重“调气机”之法的应用。形成了眩晕病、心衰病、心悸病和胸痹病的特色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在“治病必求其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要重视标实“阳亢、血瘀、痰浊”。设活血潜阳祛痰系列方治疗高血压、肥胖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收到良好效果,形成了专利;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拓展从“三焦”及重视“大气下陷”论治慢性心衰。以苓桂剂、升陷汤化裁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相关工作获科研资助,科室顺利成为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国家心衰中心挂牌单位;心悸病:提倡“治心首治肝(情志)”重视双心医学。  

心悸不等同心律失常,以病人自感症状为主辨治。临证常以经方化裁创立的“三合方”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在胸痹(冠心病)的诊疗中,以“调气机”为基本治疗原则,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形成了专利方-桃红通络颗粒,临床疗效明确。基于业界的影响,符教授每年都十余次在国内以上学术大会做学术交流,并先后主办国家继续教育班10次,传播海派中医治疗心病的临证经验。  

符德玉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坚持传承中医,并孜孜不倦探索守正创新之路。在医、教、研及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均积累较好的经验。既形成一定的特色诊疗方案,也培育了数十余名学生,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及《2020基层高血压指南》中医部分的制定;参与专家共识两部,也是多部指南及专家共识的访谈专家。曾赠言学子“且惜时,博学中西;待他日,笃行大医”以为共勉。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