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会得这种病!太痛苦了!”在门诊,常常听到有帕金森病患者这样抱怨。
确实,帕金森病患者因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活动迟缓不灵活、姿势和步态异常,还伴有精神抑郁、睡眠障碍、便秘,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只能于改善症状,却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也无法治好疾病,但及早明确诊断、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多发人群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大约是1.7%,也就是说,每100名老年人中就有1-2人患有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
帕金森病较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都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一起了解帕金森病
症状
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这些运动症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有时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表现程度
由于帕金森病症状多样,表现程度也不同,经常被误诊。比如老人做事动作慢,肢体很僵硬,但并没有颤抖的症状,就以為是颈椎病,又牵引、又针灸,甚至还做了手术,但还是不见好,较后辗转到了神经科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还有的老人突然变得不爱讲话,对平时喜欢做的事也失去了兴趣,不爱出门,越来越消沉,家人误以为是心情不好,等到症状严重时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近半数患者超过一年时间才能确诊为帕金森病。而如果帕金森病诊疗不及时,等到疾病晚期再开始用药,不仅药的剂量会很大,症状控制不好,还会出现剂末现象(药效维持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异动症(手脚像跳舞一样不自主的运动)等,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照料者也会因此而身心疲惫、精神焦虑。
六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每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陆磊(周三、周五上午);任今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