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上海一院:读懂这四句话改变你一生

2022-03-17 214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前往主页

(本文来自 上海市diyi人民医院,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diyi人民医院)

读懂这四句话,或许能改变你的一生


  上海市diyi人民医院日前通过其公众号渠道与广大网友分享了如何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调整自己心态的方法。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都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们。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经常听到身边人安慰式的说法——“想开点哈”或“别想那么多”,听起来是好心好意,但我们很可能会想——“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能想得开呀?”或“摊上这样的事,怎么能不多想呢?”

  就像我们癌症病人,在被确诊那一刻,很难想得开,也很难不多想,因为那是人生大不幸。

  但真实情况是,我们确实可以做出一些努力,来转变自己的想法。

  因为让我们痛苦的是内心的想法,而想法是可以用其他想法来替代的。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具体说说怎样做到“一念之转”,以让自己内心相对平和,进而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困境。

  这里说明一下,接下来的具体做法,我尝试用“咨访关系”来阐释——咨询师和来访者(痛苦者),因为这样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diyi,当我们痛苦时,先把心中的抱怨写下来。

  以病人为例,相信很多人的抱怨是:

  为什么生病的是我?老天爷为什么不长眼?我害怕无法治好,生命即将结束;我担心人财两空,等等,于是会出现悲伤、沮丧、绝望的负面情绪。

  第二步,咨询师用这四句话来提问来访者(即痛苦者),以实现“一念之转”。

  这四句话是: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4.当你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痛苦者被问到diyi句话时,几乎都会认为那是真的——我真的觉得自己不应该生病;我真的害怕失去生命。

  当被问到第二句话时,很多人会犹豫,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想到——“应该不应该”生病,不是自己能掌控的;自己也未必会失去生命,毕竟现在医疗技术很先进。

  如果,痛苦者对于第二个问题依然持肯定态度,咨询师可以再问问他们——“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那百分百是真的”、“没有一次例外吗?”、“你怎么知道那是真的?”

  其实,上述两句话,包括后面的追问,就是咨询师让痛苦者看清楚,让他们痛苦的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不是事实。

  当痛苦者把事实还原为“想法”后,接下来咨询师的做法,就是让他们看清楚,自己的想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咨询师问到,“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痛苦者肯定会回答说,自己会焦虑、担忧、睡不好,等等。

  咨询师接下来再问,“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这时的痛苦者就会想到,自己肯定是轻松、自在,没有烦恼,而这就是让痛苦者从相反的角度,看到没有这个信念的好处。

  而这就能让痛苦者看到持有和没有那个想法“后果”和“效果”的差别。

  经过这四句话一问,一般的痛苦者(即来访者或当事人)很可能恍然大悟,意识到原来让自己痛苦的,并不是外在的原因,而是自己内心的想法。

  而这就是一念之转,也是那四句话的威力所在,因为它们极有可能改变痛苦者的一生。

  上述四句话,是《一念之转》一书的作者拜伦·凯蒂提出来的,她曾是一位普通的女人,在三十岁时患上重度抑郁症,之后的十年,她一直受抑郁症困扰,在四十三岁时觉醒,发现了思维的秘密,做到了一念之转,进而出版这本经典的代表作,帮助很多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改变,不是强行去扭转某个行为,也不是强行改变某个信念,而是让身处困境的痛苦者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的重新选择。

  这就像一个人被沙发上的水果刀刺伤一样,这并不是水果刀的错,只是那个人没有看见那把刀而已。如果他看见了那把刀,自然会拿起那把刀,然后把它放在它该放的位置上,这样,就算那把刀再锋利,也无法伤害到他。

  痛苦,是一种选择;快乐,也是一种选择。头脑清明的人,会选择让自己开心快乐的生活方式。


转载自公众号: 造血干-细胞移植上海市一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