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是什么及其分类。大家对透明质酸肯定不陌生,可能有很多人都已经体验过透明质酸。如今透明质酸被广泛运用于护肤品和医学美容上,可是你知道透明质酸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小U就和大家科普一下透明质酸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透明质酸?种类有哪些?
在开讲之前,先强调一个概念:本文所讲的,是广义上的透明质酸,包括填充塑形用的,打水光用的,以及外用添加在保养品的。至于你们平时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什么涂抹式透明质酸,充其量就是透明质酸原液,严格意义上甚至称不上是透明质酸,不要以点概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透明的胶状物质,是如今热门的填充塑形材料。透明质酸本身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广泛分布,填充在人体的细胞与胶原纤维之间的空间中,负责储存水分、增加皮肤容积,让皮肤看起来饱满、丰盈、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含量会越来越低,皮肤失去储水的能力减弱,逐渐变得暗沉、老化,并形成细小的皱纹。
就分类而言,一般分为单相透明质酸和双相透明质酸。在弄清分类标准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两个基本概念——“相”和“交联”。
所谓相,就是指透明质酸的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
所谓交联,就是用交联剂将游离的透明质酸连接起来形成网状支架,使透明质酸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就像是从果汁→果冻。为什么要交联呢?因为未交联过的透明质酸是液态的,在体内很容易被降解,打多少都会消失全无。交联后的透明质酸就不会容易被吸收,可以维持时间长并达到塑形的目的。
像我们平时涂抹的透明质酸化妆品,是不含交联剂的,使用后48小时内便会自然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而透明质酸注射会在人体内保存几个月甚至更久是因为交联剂的作用。交联程度越高,维持时间越长。
搞清楚这两个概念之后,要区分双相和单相,还需要了解下透明质酸的制作过程:
首先,将透明质酸粉末与交联剂、缓冲液等进行混合;
然后,把混合液倒入发生罐中进行反应。在反应结束后,粉末状透明质酸,就变成了凝胶块状。
那么问题来了,凝胶块状很硬,如何变成可注射的透明质酸呢?
单相和双相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单相透明质酸是通过研磨法,把透明质酸凝胶块研磨成直接用于注射的比较顺滑的凝胶状,不参入液体,是完全交联的透明质酸。而双相透明质酸是通过筛分法,把凝胶块筛成颗粒状,这样的颗粒还需要增加它的润滑性才能易于医生推注,所以又会在里面添加少量的游离型透明质酸(非交联型)。这种既含有交联型透明质酸又有游离型透明质酸的产品就被称为双相透明质酸。
简而言之,透明质酸里只有固态,就是单相,完全交联;既有液态又有固态,就是双相,交联与非交联混合。举个形象的例子,如果说单相透明质酸是果冻的话,那么双相透明质酸就是西米露了。
目前国内常见的是双相透明质酸,如瑞蓝、伊婉、润百颜等,一般说什么颗粒大小(大、中、小分子),都是指这种透明质酸。单相透明质酸的代表是乔雅登、艾丽薇、海薇,这种透明质酸不以颗粒大小区分,主要区别在于交联技术。
那么单相好还是双相好呢?答案是各有千秋,适用性不同。
单相透明质酸由于固著力好不扩散移位,适用于塑形(比如丰下巴、隆鼻)、面部提升以及填充深层皱纹(比如法令纹);而双相透明质酸更适合做表浅的填充除皱。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是两者组CP,综合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透明质酸还可以按直径将透明质酸划分为大分子、中分子和小分子。不同的直径用于不同的部位,维持时间长短也有所区别。
透明质酸注射遵循越是大分子材料打的越深,越是小分子打的越浅,中的在中间。基本上所有的透明质酸或是其它填充产品都符合这个规律。
大分子透明质酸质地硬,维持时间长,适合轮廓塑形,如丰胸、丰臀、隆鼻、丰太阳穴等。
中分子透明质酸质地柔软,适合软组织填充和除皱,大分子、中分子,都适合隆鼻、隆下巴,中分子效果柔和,大分子透明质酸可以塑造出明显的轮廓感。
小分子透明质酸适合精细部位填充和祛除表浅皱纹。非交联小分子透明质酸可用于 。
总而言之,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医生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透明质酸的资讯可咨询呆狐网在线整形专家,也可以直接拨打呆狐网整形预约电话:400-093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