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普来自上海龙华医院)
腕管知识要知道
“医生,我的手大拇指经常发麻,有时晚上会麻醒,甩手的动作能稍稍缓解...”
出现手痛手麻,夜间痛醒,手指无力,那你需要警惕了!
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你可能患上了腕管综合征!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手腕管中的正中神经受压的病症,主要影响大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靠拇指侧,出现疼痛、刺痛或麻木感,有时疼痛可能延伸到手臂,夜间明显;严重者会出现大鱼际的萎缩。主要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如家庭妇女、打字员、IT等。好发于30~60岁,女性较多。
常见症状
手腕和手指麻木、针刺感和疼痛;手无力、酸胀,手指僵硬不能屈曲,手笨拙等。
麻木多局限于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桡侧半(三只半手指),多在患者做屈曲手腕动作时诱发。
疼痛多局限于手指、腕部、有时会向前臂或整个上肢放射,但较少有颈肩部疼痛。
中重度患者在后期可能影响到运动神经纤维,致手指无力、易疲劳、不能持重物,甚至发展为大鱼际萎缩,肌肉变得扁平。
发病机制
它是由于腕部正中神经在通过狭窄的骨膜管时受到压迫而导致的。
正中神经在腕部要通过一个较为狭窄的管道,即腕管。此管道是由腕部骨质和腕横韧带组成,其入口径很小。入口处三面均为骨质包绕,其上部为腕横韧带。
对于有手腕劳损病史和有职业病史的人群,当手腕部反复活动时,可造成此处腕横韧带肥厚,导致腕管内空间变小,正中神经受压,较终缺血,继之出现髓鞘脱失。腕管内的组织如肌腱炎肿胀、关节移位及关节腱鞘囊肿等的发生,也会使腕管中的正中神经变窄受到压迫,导致腕管综合征发生。
风险因素有哪些?
肥胖女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糖尿病;妊娠后期的妇女;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病;
滑膜炎;痛风;关节腱鞘囊肿;腕部创伤或骨折;肿瘤或疤痕组织在腕管中占位;遗传因素等。
体格检查
1.两点辨别觉和痛温觉
在正中神经支配的感觉分布区,影响较早。
2.Tinel征(神经叩击试验)
当叩击腕横韧带时,患者可感受到手部有触电样感觉,并向拇指、示指、中指窜痛,此为Tinel征阳性。
3.Phalen征(屈腕试验)
患者双手背紧贴,使双腕用力屈曲,通常在1-2分钟内,会出现手腕部局部疼痛或手指放电样麻木,即为Phalen征阳性。
4.运动功能检查
大鱼际肌有无萎缩,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减退。
辅助检查
电诊断(包括神经传导测试和肌电图),是公认的诊断CTS的金标准。
轻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时或手掌混合神经潜伏时稍延长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
中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末端感觉、运动神经电位潜伏时均延长;
重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时延长伴动作电位波幅减低或消失,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时延长伴波幅减低或消失,肌电图检查异常。
治疗方法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
1充分休息
症状较轻的患者,在手部休息数天后症状可消失。通过改变不良习惯、限制腕部活动和减少手腕剧烈运动和活动,减少诱发因素,可预防再发,也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消炎止痛。
2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NSAIDs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和镇痛,配合充分的休息可使得症状缓解。
3手腕护具
通过使用护具和手托,避免手腕屈伸时的疼痛,减轻腕管压力,减少摩擦避免加重炎症,可在工作时或晚上睡觉时佩戴。
4物理治疗
超声波、微波、中药热敷、冷热疗、冲击波等可改善腕管周围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松解肌肉,增加关节间隙和关节活动能力,使增厚瘢痕化的组织软化和松解,有助于减缓局部水肿。
5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注射
直接在患处注射类固醇,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封闭”疗法,是较为常见且快速有效的方法。通过超声波引导,可以更精细准确和安全。可以在数天内减少患者屈肌腱鞘和腕管内其他组织的肿胀,减缓正中神经的压力。
6小针刀治疗
通过对增生的腕管进行松解,减缓腕管内压力和正中神经的压迫症状。可以联合使用非甾体类固醇注射。超声引导下进行腕管的针刀松解,亦较为安全。
7针灸治疗
选穴取外关、大陵、少海、曲泽、腕骨、阳溪、手三里和尺泽穴等。拇指麻木疼痛,加配经渠、少商等;食指疼痛麻木,加配阳溪、合谷等;中指配外关等;手背肿痛中渚、液门、外劳宫等;鱼际萎缩加鱼际穴。
效果不佳,考虑行手术治疗
腕管松解术是通过切开腕横韧带,松解韧带,扩大腕管内容,解除正中神经压迫,改善症状。
预防措施
1使用键盘时手略高于手腕,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过度向上或向下屈曲;
2减少手机握持时间或不时地转手动作,进行短暂而频繁的休息;
3减少手提包的使用,改为肩挎;
4使用整只手抓握东西,机洗衣物、擅用手机支架等,防止肌腱过劳;
5保持双手温暖。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原作者:马震震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