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B超、MRI核磁共振、PETCT这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设备。那这样传统检查设备和PETCT相比哪个好呢?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X线,把物体压扁了看。一般情况下,常见的X光(医院用)大约3-5cm的铅块就可以阻挡了。但是也会在背景屏上会显示阻挡物的阴影形状,就好像日食,虽挡住了太阳光,却留下了阴影。x射线成像能够在无创条件下“看到”人体内部组织和外来物的位置分布,从而为医学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X线主要是骨头检查为主。优点是成像清晰、价格便宜、使用简便。缺点是拍摄瞬间相当于在一瞬间将人体压缩成一张纸,器官重叠,易漏诊。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线片。对于密度变化的不大的病灶,如早期肺癌的磨玻璃影像,X片基本上很难发现。
CT是把CT把物体切片看。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将X线分层穿过人体,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优点是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肿瘤、占位、炎症、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缺点是费用比X光摄影贵,且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高于单次X光摄影,只能横断面扫。
B超就是超声波。优点是无辐射,对积液与囊肿的物理定性和数量、体积等相当准确,因此常应用于消化系统检查。缺点容易受气体干扰,不容易穿透骨骼,多为依赖性技术,B超准不准和做B超的医生有很大的关系。
MRI就是核磁共振。与CT相比,它没有放射辐射,没有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费用相对比较昂贵。因为患者需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进行检查,因此带有心脏起搏器、假牙、骨科钢板植入手术的患者不能做。
而PETCT是将PET及CT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先进的检查手段,是目前惟一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PETC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
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安全性好。缺点是检查费用通常较高,且有辐射,但是是很小的辐射,对身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近年来,PETC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诊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