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子宫内膜是一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病理状态,指的是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厚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胚胎不能成功着床和发育。根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如果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mm,就可以被认为是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减少,基质细胞中DNA含量降低,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子宫内膜变薄。
子宫内膜血供不足:一些疾病或手术,如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等,都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使得子宫内膜缺乏营养和氧气,从而抑制其生长。
子宫内膜受损:反复的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活检等,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导致其修复能力下降,继而形成子宫内膜薄或粘连。
宫腔感染:一些细菌或真菌的感染,如生殖道上行性感染或生殖器结核等,都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其坏死或纤维化,从而影响其再生能力。
药物:一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如口服避孕药、促排卵药物等,都可能对子宫内膜的激素水平和受体敏感性产生影响,从而抑制其增厚。
原发性因素:一些患者可能存在不明原因的子宫内膜发育障碍或反应性低下,这可能与机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调或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