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近,上海肿瘤医院开展了“腹腔镜引导下的手术中放疗”新闻发布会。据上海肿瘤医院放疗专家蒋国梁教授介绍,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因而只有20%的病人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大约有80%的进展期及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人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病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胰腺癌被十二指肠及胃等重要紧密毗邻器官遮盖,使得外照射剂量无法提高至有效剂量,导致非常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此,我们于去年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手术中放疗机,决定发挥胰腺肝胆多学科综合治疗组的合作优势,努力进行手术中放疗。
会上,来自上海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的倪泉兴教授、虞先濬教授先后介绍了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据悉,三位进展期胰腺癌患在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在我院接受了一种全新模式的联合治疗:微创腹腔镜引导的手术中放疗+外照射放疗,这一新方法使得胰腺癌病人得到了足够有效生物剂量的放疗照射,同时还使患者接受外照射放疗的间隔期相比过去缩短了近2周,解决了过去胰腺癌放射剂量不足和手术后恢复期较长的两大瓶颈问题。
据胰腺肝胆外科虞先濬教授介绍,将腹腔镜引入手术中放疗,一方面可以精确定位病灶范围;再者,相比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大部分进展期或者晚期不可手术的胰腺癌病人大多需要经过综合治疗,包括介入化疗+手术中放疗+精确调强适外放疗+浑身化疗。过去开腹的手术,病人恢复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恢复两周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放化疗治疗。自从采用了腹腔镜引导下的手术中放疗新技术,病患一般只要要3~5天,便能接受后续的外照射放疗及其它综合治疗,不仅保存了病人可贵的体力,为治疗赢取了珍贵的时间,还使得放疗这一较可能局部控制肿瘤治疗手段在胰腺癌的运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据了解,三位病人接受这项治疗后结果显示,病人临床症状比如疼痛得到了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虞先濬教授表示,这项新技术的诞生得益于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中各学科的优势资源,正是充分外科微创技术和手术中放疗技术的“协同作战”,才为众多徘徊在生死线,原先占总发患者数近80%的大量的胰腺癌病人带来生命的希望。
“要进行手术中放疗,则需要外科手术充分暴露病灶,常规的外科手术往往造成病人创伤较大、恢复慢,病人伤了元气,非常难接受,而且还延误手术后外照射放疗和化疗的实施”。胰腺肝胆外科倪泉兴教授坦言。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胰腺肝胆多学科综合治疗组成功地创造出了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手术中放疗的治疗方案。
术中,外科医生只要在患者腹部打三个小孔,然后将直径为3~10mm的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内,腹腔镜凭借其放大成像的功能,把腹腔内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医生只要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发现胰腺癌无法切除时,就运用微创技术分离胃和结肠等覆盖于胰腺前方的器官,测量病灶区域,并在肿瘤正上方的腹壁上打一个3~5cm的孔。然后置入限光筒,再联接可移动的手术中放疗设备,进行手术中放疗。这样可以把正常组织移除照射野,使放射线充分覆盖整个病灶区域,照射剂量达到足够的有效生物剂量,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优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