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上海肿瘤医院专家提醒胃癌的早期发现方法

2011-01-25 99
上海市肿瘤医院 上海市肿瘤医院 前往主页

  从人口疾病普查发现,每间隔1.5-2年的一定规模筛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胃癌。

  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病人胃癌的发现率。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另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恶性贫血、良性胃溃疡和残胃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成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较好的筛选方法。

  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胃息肉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而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而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发现早期胃癌的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内镜检查法和超声内镜检查。

  归纳而言,胃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基础,也是减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在诊断技术手段已有较大发展的现阶段,是非常有希望做好早期胃癌的临床筛选工作的。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