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脾脏上的肿瘤切除了,还可以保脾吗?

2024-02-19 639
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 前往主页

脾脏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脾脏通常位于人体左上腹部,靠近胃的下方。脾脏有4大功能:免疫功能、滤过功能、储血功能、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脾脏为血液中的“警察”(免疫细胞)提供定居和免疫应答的场所(警署)。脾脏也合成分泌某些免疫分子,如补体成分、干扰素等。免疫分子盘查过路的血液,一旦发现坏东西,脾脏中的免疫细胞就会发扬牛马精神,加班加点赶制“通缉令”并传遍全身,完成免疫应答。

滤过功能:脾脏回收受损/衰老的红细胞,当红细胞完成了100-120天的工作后,衰老的它们进入脾脏就会遭到破坏,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铁离子和胆红素等被机体重新吸收利用。同时脾脏能够储存血小板,健康人约1/3的血小板平时藏在脾脏无数的血窦“森林”中。值得注意的是,当脾脏弥漫性病变造成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时,由于脾脏的极限肿大,导致“林子大了多少血小板都能藏”,甚至可以藏匿高达90%以上的体内血小板,导致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不足、出血风险增加。

储血功能:储存身体内血液,当失血等状态出现时,脾脏就能通过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把储存的血挤回机体循环,起到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造血功能:胎儿的脾脏有造血功能,后来接力棒被骨髓抢走而失去造血功能,但如果出现成人的造血功能出了问题的时候,脾脏还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常见的脾脏良性肿瘤有哪些?有什么可能的临床症状?

脾脏脓肿:病因是败血症的脓栓卡在了脾脏内,导致或大或小的脓肿。脾脓肿患者常有感染史、败血症病史。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脾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

脾脏囊肿:常为体检发现,绝大多数无症状,如出现巨大囊肿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纳差、左上腹饱胀感、呼吸困难等。

脾脏血管瘤:是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症状和脾囊肿类似,当脾血管瘤较大出现破裂时,可有急腹症和休克等急性失血表现。

开放全脾切除vs微创全脾切除,有何不同?

传统治疗脾肿瘤的手术方式是开放全脾切除。术后也面临着常见四大并发症:血小板升高、胰漏、门静脉血栓、脾热。

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保脾手术)有什么优势?

1. 全面克服传统全脾切除的”四大并发症”

首先,脾脏部分切除相较传统的全脾切除术,保留了一部分脾脏,留下来的部分脾脏往往能够较好地代偿脾脏的生理功能,从而保留脾脏的免疫、滤过及储血功能不至于丧失。

其次,脾脏部分切除术相较全脾切除术而言,由于保留了部分脾脏,免疫细胞仍有“警署”驻扎,血小板仍有“森林”可藏身,术后远期出现凶险性感染或爆发性感染的几率因此降低,术后也不至于在循环血液中突然多出来大量无家可归的血小板,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2. 减少腹部切除,提高术后颜值

腹腔镜微创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摒弃原本的“L”型刀疤,选择更利于恢复和美观的微创“小洞”。术后颜值up up up!(当然,这是相较于传统刀疤而言,总不可能比手术前还好看,你说是吧?)

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保脾手术)的难点:

(1) 脾实质富含血窦,质地脆(这是为啥车祸或者外伤后脾脏是容易破裂的实质性器官),对于切除中的出血控制是第 一大难点,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脾的解剖位置:“深藏”在左上腹,微创下暴露和操作空间有限。

(3) 精 准切除肿瘤还需小心毗邻脏器(胃、胰腺、结肠)的副损伤。

因此,我们强调,脾脏部分切除由于术后残余脾脏创面存在,为了降低术后出血风险,还需要患者在术后卧床24-48h左右的哦。

所有的脾脏良性肿瘤都需要手术吗?

恰恰相反,绝大多数脾脏良性肿瘤都不需要手术,定期随访就好。

但是当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1. 脾脏脓肿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2. 脾脏肿瘤短期迅速增大,无法排除恶性可能。

3. 巨大良性肿瘤压迫周围脏器。此外,巨大肿瘤还有破裂风险,脾脏是储血器官,一旦破裂后果非同小可,一定要注意。

4. 较大良性肿瘤且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员。

5. 计划备孕女性患者合并较大肿瘤者。因为怀孕可导致腹腔脏器上移,有挤破肿瘤的风险。

6. 脾脏肿瘤良恶性性质不确定。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