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林晓曦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命名新型血管瘤TECH

2021-12-09 327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前往主页

近日,上海九院整复外科林晓曦教授团队华晨等人发现并命名一种新的血管瘤类型:迟发增殖型先天性血管瘤(Tardive expansion congenital hemangioma,TECH)。这是目前现有一个由非欧美学者发现并报道的血管瘤新类型,得到了国际相关领域的广泛认可。研究论文于2021年5月发表在皮肤科学领域知名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JAAD (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IF11.53),前列作者是九院整复外科华晨博士和口腔病理科副主任王丽珍,通讯作者是林晓曦教授和金云波副主任医师。论文发表后不久,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专家Warren R. Heymann于2021年5月在JAAD杂志专门撰文,充分证实了这一类新型血管瘤的存在。  

血管瘤是较常见的婴幼儿软组织肿瘤,在白种人和黄种人中的发病率为3-10%,是在国际上影响广泛且深远的疾病病种。在过去,这一领域一直由欧美学者引领,以往所有的血管瘤类型均由欧美学者发现和报道。此次,九院整复外科这项成果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全新突破。  

据悉,本次新发现的TECH较早于2018年在ISSVA大会上由林晓曦教授团队报道,其详实的数据和坚实的证据,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两年一度的ISSVA大会被公认是本领域学术及科研水平很高的国际学术会议,40-70个国家参会,由科学委员会严格盲选出大会科学报告,故很多国际血管瘤领域的新的重要成果均首先在ISSVA平台上展示于世。林晓曦教授亦是近年ISSVA大会现有来自洲际的会议主持人,是2021年5月国际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国际研讨会现有代表洲际的七人执行委员之一。  

依托于连续11年学科排名国内前列的九院整复外科平台,林晓曦教授团队一直以来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领域潜心研究,努力深耕。早在2004年,团队就在国内建立了较早的基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特色专科及病房专业组,并在整形外科内部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学科治疗技术团队,完善并发展了各类主要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疗方法和先进设备,涵盖了面部整形外科、显微重建外科、介入技术、激光技术、遗传学与靶向治疗、影像学以及和血管瘤相关的所有专项治疗技术,获得了同行和病人的一致认同,接收了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国际知名中心及国内很多三甲医院转诊的疑难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会诊病人。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科目前已发展为洲际优等,单病种病例量、各专病临床与研究专业化程度、临床治疗水平和学术水平均被国际同行认可的国际知名中心。团队建立疑难病例48小时多学科会诊制度,开通与国际优等学科合作的会诊通道,在院内与十六个兄弟学科共建了MDT疑难病例联合诊疗服务项目,和九院多个学科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九院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术和服务。

多年以来,团队不仅在本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在诊断方面,团队较早在国际上提出血管瘤血清标志物的原创概念,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被国际通用的血管瘤分类文件引用。先后筛选了三种血清标记物(VEGF、ANG、miRNA-606图)用于诊断、疗效、预后判断。团队在国内首先报道了以往所有先天性血管瘤的亚类(NICH/RICH/PICH)以及CLOVES综合征、PROS疾病谱等重要临床新概念。

此外,团队与中科院健康所、药研所、上海肿瘤研究所、上科大、精细准确院等重要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形成协同创新团队,基于九院提供的样本库、罕见病平台、MDT等科研资助与支持,针对罕见或独特的病例,提供从基因筛查、分子诊断到精细准确靶向治疗等新的诊疗方法及临床研究,使前沿科技有效回馈与对临床病人的诊疗服务。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医院新闻
平台微信 平台电话咨询 平台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