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上海九院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三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智慧骨科,上海九院-国产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研发之路》,由上海九院学科规划处主办,骨科手术机器人李慧武主任团队承办,参会人员有上海九院手术机器人各研发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合作项目组核心骨干、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数字医学研究中心、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团队成员。
本次沙龙从骨科手术机器人术前影像规划、AR技术在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历程、国产“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简介等四个板块进行经验分享、案例讨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数字医疗研究中心史勇红教授围绕手术机器人术前影像规划技术,从基于分割CT-MRI软骨图像自动分割及多模态图像和点云融合的空间面配准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史教授指出,面配准技术是机器人术前影像规划的“蓝海”,其在提高手术机器人工作效率、手术安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等研发总监刘鹏飞就增强现实技术(AR)的临床应用前景作专题介绍,他简介了AR技术的来源及原理,详细讲解了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在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此外,他还结合自身与公司研发团队的研究经历对AR技术未来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做了展望。
上海九院骨科张经纬医师围绕“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他首先阐述了医疗机器人的定义及其来源,而后针对目前在研及上市的所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做了重点报道,分别介绍了现有国内外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优劣势,分析了未来手术机器人的可能发展趋势,使与会嘉宾更好的了解到国内外手术机器人研发现状及产业布局。
骨科翟赞京医师以国产“鸿鹄“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之路为题进行讲解。该项目是前列个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骨科机器人项目。他分享了”鸿鹄“机器人研发思路、研发技术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此外作为该项目核心研发人员,他结合自身研发经验对未来”鸿鹄“手术机器人的改进提出新设想。目前”鸿鹄“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交国家药监局进行注册申请。
上述四个板块汇报后,全体与会嘉宾围绕着如何优化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及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交流,积极分享各自团队的经验。通过本次交流,各研发团队充分了解了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前沿进展,工程团队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医生的临床需求。
上海九院建立的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平台以及一系列学术沙龙的举办促进了医研企交流,使临床医生、工程技术专家、企业人员进行了多维度的交流,使“医研企”团队各方对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各团队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 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