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中山医院:有智能特色的重症监护室

2022-03-04 353
上海中山医院 上海中山医院 前往主页

(本文来自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数智医护”上线!快看中山重症监护室的“隐形员工”如何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什么样的?重症监护室是一家医院中紧急的地方,也是能体现高精尖技术的地方之一,很多人对这一区域都充满了好奇,然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去看一看,今天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来看一看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由于对智能技术的高度利用,就好像拥有了“隐形员工”,大大增加了救治效率。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内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准确治疗的部门,具有救护争分夺秒、医疗设备众多、医护人员密集、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重症监护室不仅在室内建筑及设施方面要求高于普通病房,其信息化、自动化的高水准,也代表了医院总体信息化发展的高水平。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室内建筑与设施建设的高要求

  以大限度方便及时监护和抢救危重患者

  ●多路供电,保证接近满分不断电

  ●诊疗器械配备齐全:心电图记录监测仪、心输出量测定仪、除颤器、体餐同步反搏仪、多功能呼吸机、血气分析仪、肺功能检查仪、氧饱和度监测仪、肾功能监测治疗仪、小型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用具、尿比重计、颅内压监测仪、脑电图仪、脑血流图仪、经颅多普勒仪等,以及各专科重症病房常用医疗仪器设备。

  信息化、自动化的高水准

  对病人进行精细准确监护

  面对紧张的医护工作、大量的医疗设备器材、专业并且复杂的疾病救护,需要现代信息系统整合资源,为重症监护提供数据、辅助决策、智能判断、报警提醒、闭环改进、资源调度等支撑。

  ●国际上已经发展出eICU(电子重症监护室,electronicintensivecareunit)、Tele-ICU(远程重症监护室)等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重症监护模式,极大的提升了监护水平和效率。

  ●为了推动重症医学的发展,数据积累是重要基础。国际上已经诞生了MIMIC-I~MIMIC-IV多个版本的数据库,为重症医学研究和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数智融合发展新方向

  十四五以来,数智融合是和数字化纵深发展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思潮,数字化转型、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未来医院、数字孪生、元医院等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方法都体现了数智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总结传统重症监护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规划并实践了以数字孪生重症监护为思路的新发展理念。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了以病房-病床-设备为组织分级体系的重症设备数据中心,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详细数据记录,以数字化的思维记录、解构和认知重症,支撑形成“数字重症”的坚实基础。

  ●建设了以病人为中心的重症临床数据中心,集成了院前、院中、院后,包括HIS、EMR、LIS、PACS、PIS、RIS等信息系统,涵盖文本、影像、检验检查报告等多类型的病程数据记录,形成了病患疾病过程的“精细准确描述”。

  ●以疾病为中心,建设了重症知识库,形成了疾病谱全面,涵盖数据标准、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评估量表、质控规则、专家共识、管理指标等在内的多源知识库,汇聚了重症相关疾病谱的“高质量专业认知”。

  以此为基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在和相关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以数据和知识两大医院核心信息资源为支撑,开发建设新一代“数字孪生重症监护室”。通过空间+时间的4D模式,以可视化、动态化、精细准确化的信息系统,集成重症数据、传承重症知识、推动重症医学的新发展,进而实现重症数据的全面记录和动态3D可视化,实现重症监护设备、医疗过程、病情发展的模型化、实现重症监护室的虚拟运行和虚实转化,实现重症医学医教研管的一体化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积累,重症信息平台已经集成了108床,200台设备、10TB数据,2000万条记录,开发近100个评估量表,200个计算模块,600个数据接口,实现了护理无纸化、移动化和自动化,近10项科研工作正在进行中,数智化发展初见成效。

  中山重症数智化发展典型案例

  中山重症的数智化发展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科创引领,建设世界优等的创新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的先行尝试,代表了医院数智融合发展的努力,为医院科室数智化发展提供了典型的案例。

  ●应用案例1:重症患者导管管理自动化

  为了实现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撑,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要采用多种类型的导管辅助患者脏器或者系统工作,包括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有创血压监测、导尿管、伤口引流管、鼻胃管、空肠营养管等。导管需侵入病人体内,留置时间长。每个导管都需要精细准确的管理,定期记录置入时间、置入地点、置管过程是否顺利、留置深度、导管周围皮肤等情况,根据以上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导管更换。

  以往此类工作由床旁护士人工记录、汇总、统计,并做更换提醒,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并有人工书写遗漏或错误的风险。应用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后,护士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直接填入一手数据,系统自动计算、统计和按照规则提醒更换;护士长和医生可以通览全病区情况,进行提醒和质量评价,大大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应用案例2:AKI临床评估、预警、决策辅助

  急性肾损伤(AKI)可继发在各类重症患者中,据报道发病率高达10-35%。AKI会使患者治疗更加复杂,临床预后变差,显著增加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尽早识别、及时处置将大大改善患者AKI进程和结局。

  应用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后,实时采集患者生命体征、代谢情况监测,开展智能评估,可以及时提醒医生进行AKI处置,提升了AKI发现和处置的及时性。


转载自公众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