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爱耳日特辑之十】怎么用耳机学问大
3月3日是爱耳日,上海新华医院为广大网友普及如何使用耳机才能更好地保护耳朵。爱听音乐的人非常多,很多人上班下班,哪怕上个厕所,耳朵里都要塞个耳机,但是常用耳机的人都知道,耳机戴久了都会有点不舒服,有时候耳朵甚至还会生肿块、发炎之类的。那么,怎么戴耳机才能对耳朵健康有利呢?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耳朵是我们聆听闻名的窗口,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2021年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患有听力损失及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的人逐年增多。控制噪声是保持听力的七项关键干预措施之一,并强调了减少高音量环境暴露的重要性。听力损失的许多常见原因是可以预防的,要通过“安全用耳”来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十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在这特殊时期,我们推出爱耳日特辑,传播听力的预防保健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安全用耳的意识,通过谨慎用耳和听力保健,从而达到终身保持良好听力的目的。
噪声性耳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又称噪声性听力损伤,是由于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导致以耳蜗毛细胞损伤为典型性病理改变的一种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现代社会因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人都喜欢戴耳机听音乐或视频。尤其是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比较嘈杂的情况下,因为禁止外放声音影响他人,这个时候戴上耳机,听音乐或听视频不啻为一件享受而又消磨时间的方式。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年龄在23岁左右的受试者,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1小时、1~2.5小时听阈有显著差异。使用耳塞型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特别是在高频区4000Hz以上明显大于低频区。而使用耳塞型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
长时间使用耳机危害大
长时间戴耳机可能会出现听力减退、耳鸣、外耳道炎等一系列耳部疾病。通常有以下几种危害:
1、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
噪声性耳聋是长时间使用耳机引起的较常见的疾病。人耳一般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类对500-1000Hz这个声波频率较为敏感,而对2000~4000Hz的噪声却不敏感。长期使用耳机,听力会在高频声波部分(2000~4000Hz)受损。因此即使听力已经受损,却很难察觉,当有所察觉时,听力的损伤已经较为严重,可能会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时间配戴耳机会引起耳蜗毛细胞损伤,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2、外耳道炎
外耳道需要有正常的空气流动。戴上耳机,会阻隔外界的气流进入外耳道,导致外耳道潮湿,耵聍不易自行脱落排除外耳道,刺激外耳道,从而引起外耳道炎。
使用耳机学问大
1.控制耳机使用时间。成人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天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青少年因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每天不宜超过1~2小时。
2.控制耳机使用音量。音量不宜超过较大音量的60%,选择优质耳机或隔音效果好的头戴式耳机。
3.选择耳机使用环境。外界声音较好不要超过60分贝,避免在嘈杂的地铁上、公交车、马路上使用耳机。
4.定期做听力检查。对噪声性耳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转载自公众号: 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