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病人总是抱怨说他们使用了药物但起效慢。甚至有一位网友说他得病半年,使用过了所有的抗抑郁药但没有一个有效,所以认为药物对抑郁症是没有作用的。其实他们都没有进行一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同时许多网友在使用药物使病情好转后就随意停药,终导致病情出现反复。其实,抑郁焦虑用药应足量足疗程治疗。
一、为什么要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1.一般来说我们将抗抑郁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为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头三个月。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顺便提一下,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在2~4周。
②第二阶段为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六个月。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的复燃。
③第三期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病情的复发。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有人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百分百,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治疗是必需的。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且药物治疗临场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时间为6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2.长期治疗的剂量问题
一般认为,持续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治疗的剂量相同;对于维持治疗的剂量,有许多医师习惯将维持治疗剂量降至治疗量的2/3至1/2。但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在临场的广泛应用,目前有一个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的观点即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的剂量相同。
维持治疗仍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患者应定期门诊复诊。对于复诊的频率,有文献指出,在维持治疗的第一年每1~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到一年复诊一次,如果出现社会心理因素、服药不依从、抑郁症症状再现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应随时复诊。
二、导致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因素:
患者服药不依从,自行减药或停药,是维持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患者对服药的不依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可能导致依从性的下降:
①抑郁症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在缓解期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疾病以完全康复,而自行停药。
②抑郁症的自责自罪、内疚意识是患者认为不值得治疗而放弃治疗。
③抑郁症患者的动力不足和迟缓导致患者忘记服药和被动不依从。
2.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也是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有研究表明与社会隔离的老人依从性比较差,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依从性要差,经济状况差和伴有物质滥用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离婚、未成年人和有偏执意念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
3.其他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为:服用多种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等。
三、病人和家属需要掌握一定的抑郁症知识
1.让病人和家属意识到:
①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性格软弱所致;
②抑郁症是可被有效治疗的,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③抑郁症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抑郁和维持正常的心境,而不是掩盖症状;
④抑郁症停药后复发率高,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百分百;
⑤抑郁症的恢复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不要有侥幸心理;
⑥应警觉复发的征兆,如出现失眠和明显的食欲下降。
2.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治疗知识:
①患者应每天坚持服用抗抑郁药;
②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要2~4周;
③在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也应继续服药;
④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减药和停药。
3.其他方法:
①告诉患者抑郁发作时会增加社会功能受损、医疗费用和自杀危险性;
②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
③以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
④重视解答病人的实际问题;
⑤医嘱要简单,定期随访。
四、停药方法
在达到维持治疗时间后就涉及到一个停药的问题。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是没有成瘾性的,故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所以不存在棘手的停药问题。但是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体内的受体敏感性发生变化,故不宜突然减量或中断用药,而应缓慢停药,以使体内受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状态。总之停药时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擅自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