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许政敏教授谈儿童耳聋

2011-01-24 18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前往主页

  在3月3日“爱耳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里,总有一些家长带着小孩来看病,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看电视音量要开得大,而且与他(她)交谈时总是 “啊”___,有一些到3岁时不会讲话,通过体检发现小孩听力有问题。要是这些孩子没有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就可能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语言的发育,讲话时可造成口齿不清,交流困难,甚至可能变为“哑吧”,不会讲话。造成这些小孩听力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先天性听力障碍、慢性分泌性中儿炎,以及药物性耳聋。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定义

  先天性听力障碍是指孩子在出生之前由于遗传、药物、、射线、感染、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原因造成,尤其是在胎儿期,妊娠母体的抵抗力较他人低,假若到过于嘈杂的场所,及易感染病毒性感冒、风疹、腮腺炎、脑炎等传染性疾病。孕期得了感染,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耳毒性药物。且有的孕妇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接触电脑等射线和噪声环境。由于这些原因,我国每年会新增先天性聋儿约3万人,也有许多病因不明的;听力的障碍给这一群体带来了各方面的不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占小孩耳部疾病首位,此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小孩咽鼓管水平状的解剖位置有密切关系,我们数据统计在上感发热的小孩中有10~15%左右伴有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4岁,主要在学龄前儿童,也是小孩语言发育的优等时期,这些小孩倘若没有及时被发现,病程超过2~3个月,往往可转化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甚至为粘连性中耳炎,这可影响小孩的听声音能力,而这听声音能力正好是讲话声的言语频率,从而造成小孩言语发育障碍。转为慢性的原因可能是咽鼓管长期的慢性阻塞所造成,儿童主要是反复感冒腺样体肥大造成咽鼓管咽口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对于这些患儿应该及时的处理。

  药物性耳聋的原因
 
  药物性致聋主要是氨基糖类抗菌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造成的感觉神经性听力障碍,主要是在母亲怀孕时感染及小孩出生后感染用了耳毒性药,其主因是小孩对此类药物的易感性,造成小孩的易感性是由于他们的DNA线粒体基因突变,这是父母遗传给他们的。
  
  小孩听力怎样才能尽早发现?
 
  如何早期发现“小宝宝”有听力问题主要从二个方面,父母和医院。

  父母是怎样发现“小宝宝”的听力有问题?一个健康、正常的小宝宝,他的听觉及语言会按如下的进程一步步发育。假如您的小宝宝孩子表现不同,医生建议您无妨到医院来为小宝宝作一个听力筛查。

  1、降生到出生后3个月:小宝宝在突然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时,会出现浑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或皱眉、眨眼、睁眼等活动。

  2、4-6个月:小宝宝对声音有反应,可辨别出妈妈的声音。可以在妈妈对自己说话时,用眼睛注视着妈妈,或在听到妈妈的声音时停止活动,将头转向声源。

  3、7-9个月: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脸,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

  4、10-11个月:小宝宝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能学说“妈妈”、“爸爸”,听到悦耳的音乐,上下肢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运动,对语言有丰富的应答。

  5、1岁-1岁半:小宝宝能按听到的语言作出反应,当问“鼻子、眼睛、嘴在哪儿”时可用手指指点。小宝宝学习语言的优等时期开始了。

  6、1岁半-3周岁的小宝宝,可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识。

  7、3-4周岁时能背诵儿歌、讲故事。这是科学上所说的丰富语言或语言学习发展的时期了。

  除了这些吗,还有的是家长容易忽略的,需要提醒家长造成警惕,这些小孩异常反应表现为如下:1、“小宝宝”在新生儿-婴儿期晚上反复哭吵不能入睡,可能是“耳朵”痛,但他不会讲,只能用哭吵来表示。

  2。近阶段小孩讲话声较响,而且在看电视时,音量开的较大。

  3。近阶段叙说鼻子堵塞的厉害,伴有“耳朵感觉闷”,疑有水进入耳内,可能是中耳炎造成的中耳积液。

  4。近来一段时间与小孩交谈时总是 “啊”“啊”__,需重复几遍才能让他听清楚。

  5。近来一段时间反复感冒,容易得中耳炎。

  6。曾用过大量的耳毒性抗菌素。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