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护“肾”话养生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夏季养生你是否提上了日程
慢性病患者需要从哪里下手呢
《黄帝内经》将自然界的气候归为风、热、湿、燥、寒“五气”,后来又将热分为火和暑,自此有了六气的说法。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相比于热邪,程度更甚,暑热太过也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即所谓“壮火食气”。另外,夏季为多雨季节,湿气较大,天暑下逼,地湿蒸腾,所以暑与湿常相互夹杂。因此,我们要顺应时节,扶助人体阳气;要注意顾护脾胃,祛除湿邪。
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记载了“疰夏”一病:“凡人三月,天气乍暑,腠理乍开,内气不胜其散,而为神昏,发热,体倦,不思食之症,谓之疰夏。”正所谓“夏季无病三分虚”,常人亦如此,而慢性肾病患者,则更是雪上加霜。肾病属于中医“水肿”“癃闭”“虚劳”等的范畴,三大主要的致病之邪乃“瘀湿虚”,夏季暑邪侵袭或者内伤脾肾,体内水湿散布、气化障碍,则水液浸淫而见肿满、虚劳,水湿郁久而生湿热,导致肾病迁延反复甚至快速进展,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关注肾脏健康,与您共飨防治一体的保健策略。
冬病夏治
说到夏季养生,离不开“冬病夏治”。唐代“诗圣”杜甫有云:“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冬病夏治即是用中医外治手段提升人体自身阳气,抵御湿邪侵袭,加强温阳补肾,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乃使慢性肾病得以恢复,乃“扶正祛邪”之法。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肾脏疾病的中医外治方法有:
穴位敷贴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下,制作了独有的敷贴方剂糅合成药丸,贴敷于特定穴位上,通过腧穴对药物的直接吸收及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发现皮肤是天然透析膜,与肾脏功能相似,在排泄废物和保持电解质与水的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作用持久。
灸法
灸法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将纯 天然中药材研末制药饼,置于相关穴位上,上方施灸,起到疏通血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通利三焦水道和扶正祛邪等疗效。《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死与清除,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通过温热刺激招募和刺激细胞引起巨噬细胞依赖性的抗感染、抗炎作用。
烫熨是一种热能疗法,通过持久稳定的局部热疗,起到疏通经络、破瘀散结、驱风散寒、消炎镇痛、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常以烫熨贴敷于肾腧穴,直接辐射双肾,温助肾阳、激发肾气,能很好改善肾虚患者腰间冷痛、腰膝酸软、小腹坠胀、小便不利、夜尿清长等症状。温灸肾腧穴后使用,效果更佳
耳穴压丸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开窍于耳”。现代医学也认同五脏六腑、四肢躯干均在耳廓上有特定的反射区域。耳穴压丸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起到疏通经络、镇静止痛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在改善肾病病人失眠、心悸、夜尿频多、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尿潴留等均有不错疗效。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导引下,将治病或镇痛的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送达组织病灶部位的疗法。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使用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具有定向药物导入、中频仿生按摩及热敷、磁疗的多重功能,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靶向作用于病灶,充分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增强机体免疫。配合药物与特定穴位帮助治疗各类内科疾病,改善患者肌肉关节的僵硬、疼痛及神经感觉异常。
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提到:“外治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其自身的穴位、经络就是一座巨大的医学宝库。辨证施治,通过经络穴位而作用于体内的,用法精当,操作简便,使肾病的治疗事半功倍。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