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健康百科】防疫进行时~穴位保健扶正气,中医助您提高免疫力
中医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当下新冠横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发出这样一则文章来给我们支招了,如何在防疫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我们还是得看看中医的精髓,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熏香应该怎么做,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文章内容,一起来看吧。
非必要,不聚集!戴口罩,莫忘记!健康监测,要主动!
——当下,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和市民健康奔忙,在坚持“三件套”“五还要”的同时,如何在防控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市六医院中医针推伤科给您支招了!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以中医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穴位运用相应的操作手法,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刮拭以防治疾病。
#经典穴位
风池穴:位于项部,入后发际0.5寸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两拇指持续往上点按,或快速上下擦动。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祛风解表,理气,愈头痛、鼻塞。
列缺穴:位于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列缺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旋转前臂,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之后轻揉局部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疏风解表,宣肺理气,为止咳平喘之要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双手掌心搓热后,贴敷于肾俞穴,持续搓擦穴区,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
功效:补肾纳气平喘。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融合了穴位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发挥养生保健功效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药物敷贴及穴位按摩作用于体表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典穴位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温补阳气,祛风散邪。
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相当于自己4横指的宽度)。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为强壮保健之要穴。
足三里穴:屈膝,取外膝眼(髌骨下缘外侧凹陷),外膝眼向下3寸(相当于自己4横指的宽度),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健补脾胃,补益后天之气,为强壮保健之要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温补肾气,培补先天元气,为强壮保健之要穴。
#穴位贴敷方法及注意事项:
1、将代温灸膏剪裁成1.5cm*1.5cm大小,每次敷贴留置时间4-6小时,隔天可敷贴一次,12-18次为一疗程。
2、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
3、对药物过敏者,严重皮肤病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严重的荨麻疹患者不宜贴敷。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熏香法
香囊属于中医佩香疗法的一种,是将芳香药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挂身上,借药味挥发以防治疾病、辟瘟避秽的方法。疫情期间可将数枚香囊安放于周围环境,用于日常防护。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情期间,希望大家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在不聚集的情况下,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营养均衡,保证睡眠,构筑自身免疫防线。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