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血压5年了,一直在吃降压药......”
“我血压还行,血糖不好,之前吃药,较近开始打胰岛素了......”
“我高血脂很多年了,冠心病,去年装了心脏支架......”
68岁的老张在公园里锻炼身体,休息时和几个老朋友聊天,说起各自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几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伴随。
根据病程,疾病被分为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急性疾病起病急,病程多在1周-3个月,转归一般为治好、慢性迁延或死亡。而慢性疾病一般起病缓和,但病程可以长达数月、数年甚至终生,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低等。
慢性疾病往往是器官组织功能的衰退造成的,非短时间用药就能“痊愈”,而是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或者替代功能,很多是诊断后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在慢性病的诊断、发展以及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烦躁、抑郁,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学会与病共存、安度晚年生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慢病、保持积极心理
首先要接受,年龄增长不仅带来阅历的增加,也带来机体的老化,调整好心态,把慢性病的存在看成和年龄大会长皱纹、白发一样正常,减缓焦虑。家属也要经常给予开导,不要增加老人精神负担。
其次,对于自己所患疾病要有正确认识,意识到因医疗有限,不是所有疾病都能“痊愈”,患慢性病不意味着“天塌下来”,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养成“我的慢病我做主”的积极心态,积极应对慢病。
另外,不要把负面情绪埋在心里,多与亲人、朋友、同事沟通,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心情舒畅,心理支持也会让老人更有信心面对疾病。
2、科学诊疗、保持健康躯体
坚持按时、按量、按律服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不能擅自停药、减药或者更换药物,避免因不规律治疗导致的症状反复甚至恶化。
坚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居家时做好疾病自我监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做好记录,以便就诊时向医生提供信息;根据医嘱进行慢病的定期复查,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进行相关治疗。
3、健康生活、保持良好习惯
很多慢病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不能单一靠药物来控制,如高血压,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减少烟酒的刺激、减少盐的用量、注意生活工作的节奏、适当的有氧运动等都会对疾病的治疗有好处。所以,在与慢病相处的过程中,健康生活方式是值得重视的。
慢性病患者要戒除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遵循“四低二高”原则,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养成“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提升主观幸福感。
与慢病共存,不代表不接受治疗,而是希望能接受身体的衰退,积极面对衰老以及相关的疾病,科学诊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努力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之余,与疾病和平共处,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