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成功举办佛山市血液净化质控会议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慢性肾脏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邀请业内大咖探讨慢性肾脏病新的诊治进展,旨在加强佛山市肾脏病学学术交流,提高慢性肾脏病及血液净化的诊治水平,加强血液净化的质控规范。市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逸群,副院长范文奎出席会议,肾脏病专家及相关专业医护人员200余人参加活动。市二医院肾病风湿科张波主任主持开幕式。
市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逸群致欢迎词,代表我院对本次培训的胜利举办表示祝贺,向远道而来“传经送宝”的多位肾脏病专家表示感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院的发展成果,希望各位肾脏病专家继续支持我院肾脏科发展,中,帮助我院肾脏科做出特色、做成明星科室。
学习班上,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临床病态营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创建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主任刘岩教授以《素食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利与弊》为题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演讲,他提出恰当的素食不会导致CKD患者PEW的增加,而且还是安全的;恰当的素食的素食可减少尿毒症、尿蛋白等延缓CKD的进展;恰当的素食可改善CKD患者的代谢情况,如胰岛素抵抗、酸中毒、钙磷代谢等;恰当的素食可改善CKD患者的血压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预后;植物性为主的饮食模式对于CKD患者也是有利的;对于CKD患者进行素食,为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应注意监测和并实施合理的营养管理。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珠海市十大名医、岭南名医李中和教授就《肾性贫血治疗的变迀与展望》作出精彩专题报告。他提到,HIF-PHI罗沙司他可促进内源性EPO产生,有效降低铁调素,改善铁稳态,无需常规静脉补铁,不受炎症影响,不升高血压,改善血脂,从而有效纠正CKD贫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已被广泛证实,并且提到针对CKD贫血其他靶点的药物,如HIF-PHI类药物、铁调素-铁转运蛋白靶向治疗药物、激活素配体结合剂等将为CKD贫血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委会副主委、广东省肾脏病学会常务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秦曙光教授以《新视角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治进展》为题作出精彩演讲。他提到糖尿病肾病持续进展,肾单位逐渐死亡,蛋白尿和eGFR为重要特征,早期干预有机会逆转肾功能,后期难以逆转,无论是否合并CVD,合并CKD的T2DM患者,不需考虑基线HbA1c或个体化目标,均需考虑使用SGLT2i延缓CKD进展。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陈崴教授就《膜性肾病生物制剂治疗应用》作专题报告。他指出,原发性膜性肾病CNI单药治疗效果不佳,CNI治疗6~12个月并快速减药与高复发率相关,对于正常eGFR及中等进展风险的患者可以将考使用。对于高进展风险的患者,建议CNI治疗6个月后加用利妥昔单抗。
广东省血液净化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分会委员/血管通路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郑智华教授就《CKD血管通路的全程管理策略》作专题报告。他认为,血管通路是MHD生命线,早期和全程式管理能很大化保护和利用血管资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能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精准监测维护血管通路,信息数据收集,制定规范。做到肾脏病医师、血液净化医师、血管通路医师专业化,一体化管理,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院智慧化是未来医院临床医学趋势。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杨琼琼教授就《CKD患者血管钙化管理诊治新进展》作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血管钙化的概况、中国透析血管钙化研究、血管钙化管理新蓝图,重视早期血管钙化管理,重于早期预防,纠正钙化风险因子,降低CV风险。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常委、佛山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委、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张波教授就《CKD患者心衰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专题报告。张波主任重点提出随着CKD进展,合并心衰显著增加患者ESRD风险及死亡率,管理心衰尤为重要,心和肾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相互伴发率高,危害叠加,成为一对致死性的孪生体,全球较早的一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诺欣妥®被证实可保护心脏,更有卓越的肾脏保护作用,是CKD合并心衰的治疗新基石。
较后,由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肖洁和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谢超主持讨论并总结。
此次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学术氛围浓厚,会场秩序良好,会中讨论热烈,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