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相托永不言弃——我院ECMO团队与“死神”竞赛,近两年已成功实施ECMO救治各类危重症患者近70例
日期:2020-08-15点击次数:346次今年5月16日至20日,五天内,我院重症医学科用ECMO完成了4台危重症患者救治,书写了业内传奇。2018年初,我院重症医学科引进了第一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英文缩写ECMO),至今已成功实施ECMO救治各类危重症患者近70例。仅仅两年,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已迈进广东省体外生命支持的先进行列。目前ECMO团队已攻克B超引导下经皮困难血管(管径<3mm)穿刺置管、VAV-ECMO实施、ECMO远程转运、凝血监测管理和复杂性血管缝合修补等各项技术难关。迈进省体外生命支持先进行列在近期举办的“泛珠江流域体外生命支持协作(ECMO)论坛”上,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院ECMO团队成功实施了36例ECMO,例数与规模位列广东省第八位。我院ECMO团队由江东新副院长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怿、林幼萍、陈玉兰为核心组建而成。团队包含了重症医学科8名医生,超声科4名医师,45名重症护理人员,执行724小时值班制度。团队可独立完成ECMO的置管、运作、管理和撤机,对于血管切开置管及血管缝合均有丰富的经验及成果案例,目前已成功通过VV及VA-ECMO救治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心跳呼吸骤停(曾成功救治1例心跳呼吸骤停1小时患者)等患者;成功运用于器官供体功能的改善与保护,保障器官移植的顺利实施;完成ECMO的长距离院际转运,数次安全转送粤港澳湾区患者;还多次支援兄弟单位完成ECMO抢救,曾受邀到深圳市的医院进行ECMO技术协助。ECMO是危重症救治的“高等大招”据了解,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是目前全世界较为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方式,它通过将体内血液经血泵运转引出体外并膜肺充分氧合后再输回体内,对急性呼吸或者循环衰竭的患者进行全部或者部分的有效支持。简单的说,它就是心肺替代装置,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是目前多种治疗手段无效时才使用的“高等大招”。时刻与“死神”在竞赛“7×24小时Oncall”,守护患者的健康生命,这是我院ECMO团队每位成员的执着信念。5月16日下午18时,长安某医院一个重症产妇羊水栓塞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命悬前列,常规机械通气和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方案难以维持生命,需紧急建立ECMO予以体外生命支持。我院ECMO团队接诊并迅速赶往当地医院,由于路况、气候、患者血管条件、病情危重程度等诸多不良因素影响,此次救治花费近8个小时,此时已是17日凌晨2时许。正当众人舒展腰背、片刻小憩之时,凤岗某医院医务科主任的电话骤然而至,我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怿接完电话后凝重的告知大家,当地医院有一名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需要ECMO救治,但已经没有ECMO仪器了,怎么办?借调!向谁借?谁肯借?几百万的仪器说借就借?来回借调仪器是否耽误救治?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大家。陈怿因地制宜地做出一个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去往临近的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借用ECMO设备,另一路直接赶往凤岗当地医院做好术前准备并穿刺置管。当时患者的低氧血症超过了大家的预期,在极限呼吸机参数的支持下氧合指数不足60mmHg,随时可能死亡,这是启动VV-ECMO治疗的强适应症。我院团队按照既定的分工,娴熟地管路预冲、消毒铺巾、超声引导、穿刺置管、连接运转,全程仅耗时25分钟,这是无数次预演和实践磨练出来的配合默契。当富含氧气的鲜红色血液缓缓灌注入患者体内,监护仪提示血氧饱和度由50%逐渐攀升至接近满分时,团队成员每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再次回到本院已是17日中午13时许,团队成员们稍作休整,又投入临床紧张的前列工作中去。刚抹净身上的汗水,有人激昂地喊了一声“有本事再来一台,我们还能战!”果真是“天随人愿”,18日凌晨3点多,一位吸入性肺损伤并ARDS的患者被推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ECMO是这位患者唯一的生路。在已有两部ECMO运转情况下,如何解决仪器设备、管路耗材和人力资源不足成为当务之急,第一时间将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调配兄弟医院一套ECMO设备以供使用,本应休假的同事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很快第三台ECMO顺利运转,保障了患者的氧合。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外ECMO设备和耗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完成第三台ECMO,已经没有库存的设备和耗材了,真担心又有突发的抢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心无力是医者之殇。”团队一位成员话音刚落,20日中午,常平某医院的求助电话响起,一位因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需要ECMO救治。怎么办?不能见死不救!陈怿立马致电ECMO厂家,请求将当日珠三角地区唯一一套“压箱底”的耗材送抵我院,同时利用体外生命支持救治网络,又一次和市内有ECMO设备的医院紧急联系借调。当ECMO再次顺利运转,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团队每位成员虽深感躯体疲惫,但心情却舒畅无比。“五天完成四台,在东莞未见先例,是偶然也是必然。”我院ECMO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内外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同时也离不开以医院为平台的多学科协助,从急诊科、影像科到重症医学科,为了保障ECMO患者获得高质量诊疗,充分调配科室资源,加班加点,完美诠释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实现了当年白衣执甲时的那句承诺——“性命相托,永不言弃”。
(重症医学科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