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医院的首诊患者,目前来说早期癌仅占10%以下,90%以上的病人失去了战胜癌症挽救生命的珍贵时机。可见,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已刻不容缓。如何系统、详细地了解和选择防癌筛查方法?又该在何时何地去进行这些筛查?本文将做全面解答,因内容涉及面广,篇幅有限,故分上、下两部分。
一、防癌体检是什么?
防癌体检指的是对无症状的健康人群进行的一系列以发现早期癌症为目的的医学检查。在检测早期肿瘤的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增加癌症发生几率的机能变化和疾病进行检查,并对这些状况进行评估和干预,尽很大可能阻断由于癌前病变或疾病引起的癌症发生。
我国许多医院体检科及社会民营体检机构,提供的防癌体检是一种更加专业的癌症筛检方式,它是由肿瘤专科医师为受检者提供专业的癌症风险评估、防癌体检、健康改善建议和跟踪随访,目的是发现癌症高危因素、癌前病变、早期癌症,从而预防癌症发生和确诊早期癌症。
二、常规体检能替代防癌体检吗?
答案是常规体检不能替代防癌体检,那是为何?
防癌体检由肿瘤专科医生实施 — 更加专业
需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筛查方案 — 更加系统
采用多种敏感度高的检查手段 — 更加精密
三、卫生部要求开展的防癌筛查,重点在八大癌中
卫生部早在2003年,就已明确发文: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和鼻咽癌,八种癌症合计占癌症死因的80%以上,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癌肿。
四、如何正确选择防癌筛查技术?
所谓的正确的防癌筛查技术,其标准必需是简便、快速、无痛苦、低成本的方法,且可应用于大样本群体的早癌筛查,易于普及。
下面,针对重点防治的八大癌肿,该分别采用哪些筛查方法?
1、肺癌: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可行方法:痰细胞学检查、低剂量螺旋CT。
A、痰液细胞学检查:通过对三次痰液的细胞病理检查,从而发现痰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通过大量实践证实,此方法可发现不少的“一点癌”病人,尽管当年无法通过影像学定位,而不能行早诊方案,但在此后随访的3-5年内,屡有发现原发病灶的准确位置,及时给予早期治疗。
可实施的地点:医院体检科。
B、低剂量螺旋CT:
以往肺癌的传统筛查方法是X线胸片检查,但常易漏诊,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周围型小肺癌与病灶周边肺组织对比度差;二是正位胸片上,肺组织与纵隔、心脏及膈肌有重叠。与之相比,螺旋CT则可通过高速、连续的数据采集,且为横断面断层成像,可以发现位于解剖学死角或胸片因组织结构重叠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遗漏,明显提高了肺内小结节病变的检出能力,对早期发现肺癌具有重大意义。可是胸部常规螺旋CT检查时其X线放射剂量较大,若作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不符合放射学检查优等化的原则,因而,低放射剂量扫描更符合健康体检的要求。
可实施的地点:医院体检科、正规民营体检机构。
2、肝癌: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技术,世界上争议非常大,各有道理,但公认度很高的,依然是“慢性乙肝随访跟踪+AFP+肝胆超声”联合检查。对于慢性乙肝高危风险背景和高危风险年龄阶段的人, 行为期半年间隔的“AFP+肝胆脾B超检查”,至少80%以上的肝癌是被发现在2-5cm以内。
可实施的地点:医院体检科、正规民营体检机构。
3、胃癌: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可行方法:潜血珠、胃镜
A、潜血珠: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秦德兴教授,主创的“潜血筛查法”,属于“黏膜脱落物检查”。它通过吞服含有棉球的普通胶囊,至胃中,十分钟后,用提线将已暴露出来的棉球,从胃体向上经贲门、食管、咽喉,带出上消化道黏膜体液的病变信息,对早期发现胃癌、食管癌效果显著。
潜血珠筛查法,经30余年、1600万人次的临床实践,发现的早中期病例占70%以上,5年存活率高达95.6%。该方法操作简单、无痛苦、检测快速、普及率高,适用于无症状群体的早期发现。
可实施的地点:医院体检科。(注:不能保证每家医院具备这项技术)
B、胃镜:
假如有长期的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久治不愈的癌前疾病,加上具有消化道癌的家族史,且又无法找到“潜血珠”筛查方法的实施地,那么胃镜则被公认为是诊断胃癌的较好方法。
尤其是在早期癌的诊断上。胃镜检查清晰,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病变,尤其对隆起、膨胀、溃疡型病变,可同时做活检,很快明确诊断,使用价值非常高。但对有一些类型的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病灶非常小,以黏膜下浸润为主的一部分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往往病变区黏膜层较完好,但癌细胞主要沿黏膜下层浸润,胃镜检查并不一定能查觉,有时会漏诊。还有些小于1厘米的胃癌病灶,因口服奥美拉唑后,癌灶处黏膜会假性愈合,但癌细胞仍在迅速倍增并可造成转移。
因而,对那些胃镜活检取材表浅或取材不准、未取到癌本质的,而报告阴性者,千万勿掉以轻心。
可实施的地点:医院体检科+胃镜室。
4、食管癌: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道癌的典型症状,也是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这却是中晚期表现。故警惕食道癌的早期症状,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食管癌早期症状主要包括:
A、吞咽时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痛,尤以咽下粗糙、过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为明显。这种疼痛可间歇反复发作。
B、食或饮水时,有胸骨后紧缩感或异物附在食道壁上的感觉,或有食物通过缓慢并滞留的感觉。
C、轻度咽下哽噎感,时轻时重,一般不影响进食,多在情绪波动时发生或加重。这种感觉可自行消失,但时常复发。
D、咽部有干燥和紧缩感,胸骨后闷胀,背部疼痛,不时嗳气等。
假使满足上述其中一个现象,就要及早进行相关的早期筛查。目前有四种方式,可筛查出早期食管癌:
1、潜血珠
2、钡餐造影
3、纤维食道镜;
4、内镜超声
第一,潜血珠的方法及实施,同胃癌,前文已述,它很适合于广大无症状群体的初筛。
第二,消化道钡餐造影,无痛苦是优势之一,但缺憾是仅在病变发生解剖形态学明显改变时才能显示出来,而且造影检查某局部病变,需要多个方位投射,仅在某一合适方位显现,故早期食道癌的X线征象可因投照技术被遗漏,或发生人为的假象,使造影检查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阳性率较低,准确率仅为50%左右,提示病变已非很早期,至少为早期浸润癌。
第三,纤维食管镜用于食道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及食管癌的高危群体中,各国医务人员 优选。
纤维食管镜可以直接看见癌肿,还可进行肿瘤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检查早期食道癌的诊断率可达80%。它比钡餐造影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尤其是细小的早期食道癌。当病人有吞咽不适或进食后胸内疼痛等症状,造影未能显示食道异常,应毫不犹豫地进行纤维胃镜检查。临床经验表明,病人持续有症状而造影和胃镜检查均未能发现食道病变,不要放松对食道癌的警惕性,应当定期复查。
第四,内镜超声也是被广泛 的影像筛查方法,它是将内镜与超声技术合为一体的新型技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食道腔内的形态改变,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可以获得食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获得比X线、CT和内镜更加丰富的信息。高频超声可以识别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癌变,识别上皮内癌、累及固有层的粘膜内癌和浸润至粘膜肌层的粘膜下癌。与内镜比较,内镜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更早期的食道粘膜病变,对发现早期食道癌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可实施的地点:医院体检科+腔镜科室。
现在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或电话预约咨询PET-CT详情:400-668-9903
关注《医生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健康咨询,登录医生在线官网获知医疗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