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医疗服务的变革与进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作为一家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已成功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四年有余。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医院的手术效率和治疗效果,充分展示了医院在机器人手术领域的成功实践,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如同其名,为手术带来了前所未You的精细与准确。它提供了放大10倍的三维立体视野,使得手术中的任何微小血管、神经都变得清晰可见。而机器人配备的机械臂更是具有防震颤功能,使得手术操作达到了更加精细的境界。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医院的手术操作变得更加安全、有效。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头颈外科的多种手术中。尤其是在处理口咽部肿瘤等复杂病例时,机器人手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传统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在颈部留下长长的疤痕,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咬合功能。
而如今医院于治疗过程中借助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在皮肤表面切口极小的情况下,360度无死角地暴露肿瘤,确保肿瘤的彻底切除,同时不影响患者的美观。
除了美容效果,机器人手术在微创方面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由于其全内镜手术的三维立体视野,医生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和神经,减少手术出血和创伤。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充分利用了这一技术优势,尤其在处理复杂病例,如切除舌根部肿瘤时。
在传统手术中,这类肿瘤切除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出血量和创伤,但现在医院有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了。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出血量可被控制在极低水平,甚至不到一汤匙,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得以大大降低。医院通过精细的操作和先进的技术应用,提高了手术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更少的痛苦和更快的康复。
尽管机器人很先进,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们仍然坚信,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机器人手术可以为常规手术加分,更能为病人减少痛苦。这也是医生和机器共同完成的奇迹。
自2020年7月医院引进了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操作系统以来,团队已经先后探索并顺利实施了多种复杂的机器人手术。手术病种涵盖了鼻咽、口咽肿瘤,咽后、咽旁间隙肿瘤,喉及下咽肿瘤,腮腺、颌下腺肿瘤,颈部鳃裂囊肿以及甲状腺肿瘤。
目前,医院在TORS手术量上位居国内第一,非甲状腺头颈外科达芬奇手术量位居国内第二,这充分证明了医院在机器人手术领域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