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者,人之风木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中西医结合医院说,肝者,人之风木也,可想而知,肝是人体不可损伤的重要器官,它掌管着我们的健康,消化,免疫以及各个重要的身体循环,来让我们随着医院的推文来了解一下肝吧。
朱自清《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素问·四气调神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万物复苏,人体精气也顺应自然舒展条达。《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通于春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窍为目。”《尚书》:“木曰曲直。曲直,舒展条达之征。”肝者,人之风木也。
中国医药学理论认为:
①肝主疏泄:肝具有疏畅条达全身气机功能。“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主疏泄是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
②在体为筋:筋是肌腱和韧带,是联结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坚韧刚劲组织,具有约束和保护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的作用。“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③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④其识为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
⑤其情为怒:“忿怒伤肝。”肝气调节人体情感体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血气和平。
⑥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肝受血而能视。”
⑦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肝应爪。”“肝之和筋也,其荣爪也。”
⑧在液为泪:“五脏化液,肝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泪从目出。肝阴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肝经湿热,可见迎风流泪。
综上所述,藏象学说认为肝参与了人体气机出入、饮食消化、血液循环、水液代谢、思维活动等重要功能活动。如果出现以情绪低落、焦虑、胸胁满闷等肝气郁结证表现时,宜疏肝理气;以头晕、头痛、躁怒、失眠等肝火热证表现时,宜清肝泻火;以头晕、躁怒、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等肝风内动证表现时,宜镇肝熄风;以胁肋隐痛、潮热、失眠、烦躁等肝阴虚证表现时,宜滋补肝阴。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科主任杨云柯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蔡定芳教授作为编委参与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医部分的主要编写工作。现简要介绍如下。
在病证辨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体系指导下,采取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运用中国医药学方药、现代中药制剂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统筹治则在肝癌的围手术期、术后辅助治疗期、随访康复期、姑息期等不同时期,配合西医治疗以控制症状、保驾护航、预防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的作用。
①围手术期的应用治疗目标:改善肝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治疗原则:理气、疏肝、健脾。 方药:《重庆堂医学随笔》青附金丹加减。
②术后辅助治疗的应用治疗目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治疗原则:扶正、健脾、养血。 方药:《济生方》归脾汤加减。
③随访康复期的应用治疗目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治疗原则:疏肝、健脾、扶正。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加减。
④姑息期的应用治疗目标:减毒增效,延长生存期。治疗原则:养阴、软坚、化瘀。 方药:《柳州医话》一贯煎合《姜春华全集》益肝清癥汤加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师团队在杨云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依托复旦大学及中山医院强大的西医阵营,通过融入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与肿瘤内科、肝肿瘤内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放射治疗科、核医学科、放射诊断科等科室建立长期稳定学科合作,主攻肝恶性肿瘤(肝癌病)、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肠癌病)、胰腺恶性肿瘤(胰癌病)、胃恶性肿瘤(胃癌病)等多个优势病种,形成专科内亚专科,在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学术带头人蔡定芳教授早创的病证辨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体系指导下,采取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运用中国医药学方药、现代中药制剂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等,达到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患者西医治疗副反应、提高西医治疗完成率等增效减毒的较终目标。
转载自公众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中西医结合医院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