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医院案例】潜伏身体十余年的“炸弹”

2022-01-27 234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前往主页


(本案例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


身体给你的信号,务必要重视


   这段故事要从小刘(化名)近2周总是咳嗽开始讲起。

   起初,他心想平时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况且自己才32岁,这症状也就是个流行性感冒,因此压根儿没当回事。但妻子佳佳(化名)看他已经咳嗽2周怎么还不见好转!于是,赶紧拉着丈夫前往上海市肺科医院。

   啊,医生,我老公怎么了?

   到了呼吸科门诊,医生了解到小刘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同时伴少量痰液,因此当时为他开了一些止痰化咳的静脉注射药物,但治疗一周后还是不见好转。为了弄清病因,医生为他开具了胸部CT检查、血常规检测,此时的小刘依然觉得妻子在小题大做。

   2天后,小刘拿到了胸部CT的报告。“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较大者位于左下叶,大小约2.2cm,边界欠清,密度欠均"。此时,他已隐隐感觉到了不安,赶紧拿着报告到呼吸内科门诊。

   门诊医生告诉小刘,双肺散在结节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肿瘤引起,当务之急先做个全身PET-CT检查,看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病变;其次对肺上的肿块进行穿刺,将组织取出后在显微镜下判断性质,这个过程则需要病理科医生来把关。“肿瘤”?小刘听到这两个字时大脑已经是一片空白。

   随后的PET-CT结果显示:“乙状结肠MT伴两肺、第2胸椎转移待排?”。难道是乙状结肠上长了肿瘤?但小刘并没有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带着忧虑的心情辗转上海两家医院进行肠镜检查后,却没有新的发现。


男性病人做无痛胃镜检查肠癌


   判官断案

   看来,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肺部肿块穿刺了!让称为疾病判官的病理医生来诊断肺上的多发结节究竟是什么?两天后,医生对小刘的肺部肿块进行了穿刺。

   病理科林医生先对小刘的病理切片进行了观察,她发现这并不是普通流行性感冒呈现的炎症性病变,同时也并不是肺部常见的肿瘤,看来这个病例的诊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于是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上级董医生并召集了全科会诊。

   全科会诊讨论后的结果是:“结合患者基本信息: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边界欠清,病理形态也并不像肺部原发肿瘤,难道是其他部位转移到肺?如果是转移的话原发部位又在哪里呢?”。此时,董医生赶忙通知林医生问询小刘的病史,同时根据病理形态将可能的肿瘤方向做了免疫组化检测。


   水落石出

   起初,小刘说自己平时身强体壮,除了小感小冒,根本没得过什么病,甚至去年的单位体检还一切正常。但上级董医生仍存在许多疑问,于是她再次电话询问小刘,进行了病史的深度挖掘,当问到他身上有没有异常的包块时,小刘思考几秒后“啊”的一声喊道,“医生,我高中时曾摔伤过,之后留下了伤,我左后腿确实有个大包!但是不疼也不痒”。挂掉电话,小刘还把腿上的包块图片发给了董医生。

   很快,免疫组化检测也有了结果,标记肺、肠道、血管、神经肿瘤的标记均为阴性,而TFE-3、PAS竟然为阳性!终,本例切片经过科室讨论后,结合显微镜下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和病史:年轻患者,生长缓慢的腿部肿块,双肺散在结节影,而腿部肿块尚未明确性质,因此终病理诊断结果为:

(左肺)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转移可能,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发灶。

   一周后,小刘在另一家综合医院进行了腿部肿块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左腿肿块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至此,小刘的心中终于有了答案。


   总结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它就像身体内的一枚“定时炸弹”,具有生长慢、转移早、术后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近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肺等处转移灶。

   成年人好发于大腿和臀部深部软组织,因无明显疼痛感常被忽视,通过对小刘的病史追溯,他提供的蛛丝马迹成为终确诊该病的重要转折点,成功及时地挽救了小刘的生命。

   通过小刘这次惊险的经历,警醒我们,当身体出现异常信号,尽管不痛不痒,也要充分予以重视,及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此外,当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应尽可能提供完整的病史,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肺科病理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医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