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努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极其重要的一年,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其涉及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深,也是以前几年所不能比拟的。
年底,由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地区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增进小组和《网络世界》报社共同主办的“第3届医院IT基础设施建设高层论坛”于2010年12月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和上海两地包括上海中山医院的许多三甲医院计算机中心主管欢聚一起,围绕如何“构建健康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展开了多角度的探讨与交流。本届论坛认为,构建健康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医院正常运行的保障。
网络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应该重视楼宇建设与信息化的关系,信息应用需求应当在医院楼宇设计阶段考虑,一切应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
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网络系统
“目前,北京市卫生局正在积极准备‘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而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正是规划中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部张世红主任表示:“2010年中北京市各大医院都在积极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
据初步调查,截至2010年9月,北京市三级医院拥有住院医生工作站达到98%,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医生工作站配备达到接近满分,在北京有一些发展较好的医院,其信息化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系统应用的广度,而是开始向资源整合的深度推进。
构建健康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从而保证医院24小时安全稳定的运行,这既是卫生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医院面临的现实要求。” 2008年在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工作会上正式发布了《北京地区医院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运行与管理规范》和《北京地区医院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指南》,该《规范》和《指南》由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牵头成立的“北京地区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增进小组”制订, 2008年3月1日开始正式在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中执行,两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在医疗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十分重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早在2007年12月,卫生部就公布了早批20家数字化医院试点单位。
医院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套以患者为中心、以应用为主体、对内实现网络化办公、对外实现医疗信息交互的信息系统基础平台,这个平台基于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能有效地实现医疗、服务及内部管理等诸多功能,在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院与患者家庭、医院与银行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使医疗信息资源及网络资源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较终建立以卫生信息中心、医疗数据中心、影像检验中心三大中心作为支撑的数字化医院。
勿庸置疑,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核心之一。目前,数字化医院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依然存在着网络建设跟不上业务系统的发展、视频单独建网)、链路的选择对业务影响大、语音、网络建设分散(数据、安全体系不完善和设备的持续扩展性差等。与会论坛专家认为, 网络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依照医院应用的特点和发展的整体趋势,医院中的应用属于多种业务的融合,可以大致分为数据、视频、语音和与外界互联等业务。
因而,医院网络要支持多业务融合,总体目标是要达到“容量可扩展、用户可区分、业务可识别、质量可控制、网络可管理”。医院网络系统的设计还需满足今后3~5年的业务发展。根据信息安全的要求,网络系统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至少涉及保密性,可用性和责任性;从技术和网络管理的需求出发,网络的规划还必需考虑网络的稳定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经济性以及易用性。网络系统的规划原则就是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需求,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所建立的基础设施不但可以满足医院不同层面的应用需求,而且使得成本效益比达到优等。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把它看成是仅由线缆、路由器、服务器、桌面PC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进行的简单互联,它还包括软件服务、完整的文档以及人的管理。不同规模的医院对网络的稳定性和扩展性要求有所不同。医院的规模决定规划的深度,决定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投资规模。
上海中山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阴忆青博士认为:“医院信息化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有系统化的概念,但无需拘泥于什么是系统,什么不是系统,系统有大小之分,一些相关的小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可以完成更强大的功能,就是一个大系统了。”
据介绍,目前上海中山医院建设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网络,部分的汇聚交换机也实现了万兆上联。设计论证阶段,曾经就是否上万兆有过讨论,但现在的事实证明,当时从发展眼光建设万兆网络的投资是值得的,有效应对了大容量影像设备上线后对整个网络应用带来的冲击。阴博士感慨道,相对省钱这个目的来说,信息化的价值更体现在提高了效率,保障了医疗安全。强健的网络系统则是保障医院信息系统顺利运作的基础平台。
楼宇设计阶段计划信息要求
“信息应用需求应当在医院楼宇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同时要兼顾多个部门对网络线路的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高级工程刘海一表示:“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当时的应用,还要考虑到今后的管理。线路铺设要尽可能考虑周全,以避免日后的反复施工。设备配备无须一步到位,可逐步完善。”刘海一主任认为,网络点位设计一定要从需求考虑,尤其是盖新楼的时候,布设点位一定要想到。例似窗口一样而言总要保证一到两点,一方面考虑支持业务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有一些设备共享这个端口。
医生工位上一般要考虑多布一些点,还有仪器设备一般而言针对每个设备至少应提供一个网络。监护室床边现在一些监护设备都会需要有端口,这是我们考虑布线时往往容易忽略的。
另外,对于那些不便布线的区域、或者使用一点不太固定的区域,例如手术室麻醉恢复间,无线网络可以做连入备份,无线支持是医院保障安全和应用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楼宇基础建设关键内容之一,就是要解决无线点的位置,设计点位需要仔细权衡。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雨生认为,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建筑的关系,前一段时间做过这方面的调研,国内医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搞建筑的不理解信息化,不光弱电没有留够地方,整个建筑结构就没有考虑和信息化的关系。对此,我们医院主管们应该积极呼吁。北京地区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增进小组专家组尚邦治认为,应当重视楼宇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新的楼宇建设。
现在网络建设已经超越了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现在的网络要把语音通信、门禁、安防、消防、楼宇控制等都考虑进来,网络规划应考虑到底层布线。倘若这个关系没有处理好,其影响时间一般来讲是10—15年,因为依照国外一般的经验,楼宇大的装修一般是15年一个周期。因而,楼宇建设中小到一个机柜、小到一个程序流程都需要规划好。专家一致同意,医院在网络布线建设中应遵循《国际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
布线应该遵守需求驱动原则,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在网络拓扑的设计方案基础上进行的,网络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需满足网络拓扑的互联要求。布线系统的实施可以分步,但规划较好全局考虑,应做到统一规划不同应用(语音、视频、监控),统一规划内、外网,统一规划不同地理区域,统一规划材料的规格指标。
在网络布线和设备安装过程中应考虑维护的可行性。设备间数量要尽可能少、缆线尽可能集中,从而减少设备间的数量。不同用途的缆线应放置在设备间或机柜的不同位置,以减少相互地干扰和人为的差错。较后,施工准备是网络布线工程的必要步骤,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的重要环节。综合布线完成后,应形成验收报告。
机房与配线的组建要特别重视
“除了网络线路之外,机房与配线间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刘海一主任认为:“我曾经经手过五个楼宇的网络建设,各个楼都遇到过机房与配线间的问题。在设计楼房时,许多设计院根本不知道需要做这件事,一定要跟他们提。
例如机房面积往往不够,目前北京的许多医院的机房只有30到50多平米,甚至更小,有的时候设备挤堆在一起,连散热地方都没有,这样十分不符合标准。因而,机房一定留有发展余地。除此以外,不少配线间不具备制冷设施。在设计配线间时还要考虑管理。
目前不少设计人员的概念中网络配线间就是一堆配线端子,他们没有想到设备放在机柜里头,还有电源,散热等等问题,网络配线间往往电源能量供给不够。”刘海一强调,机房散热非常重要,在机房设计的时候就得要求有降温措施。机房的电力线输入功率需要根据机房设备功率计算,并留有一定的余量,用于设备扩展。
总的来说,医院网络系统和其他系统有许多关系,实际建筑中有不少东西需要借助网络路由,例如医疗设备的信号传送、医院时钟服务等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计算机中心崔保丽主任的观点极具有代表性,她认为,目前楼宇设计方知识层面的高低和知识面的宽窄,已经直接影响到目前医院的IT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配线间,各医院十有八九配线间都是封闭的配线间,甚至有的配线间光源、电源、制冷都没有,这必然引起后面工作的困难。与会专家认为,中心机房和设备间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尤其是中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目前医院主要存在三大类机房:中心机房、设备间、其他设备间。大型医院还有可能将中心机房分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管理(运行)中心,但在建设规格上还应依照这三类机房来设计。针对不同的机房,基本要求也有高低之分:中心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存储、网络运行和运维管理,要严格遵从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规划;设备间主要用于存放网络设备,较好遵从相关标准,但可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其他机房要依照各自功能分别进行设计规划,但UPS、空调、空气净化、接地和防雷等是必需的配套设施。
机房设计原则可考虑标准化原则 、前瞻性、适应性、扩展性、可管理性等原则,中心机房的位置一旦确定,就非常难移动,因而,中心机房的建设要有长远计划。中心机房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寿命和可扩展性。服务器和其它设备数量不仅包括当前设备的数量,而且应考虑未来十年所需,建议医院设备尽可能选择机柜式设备。
在医院机房的设计中供电标准应选用A级标准。UPS应尽可能考虑选择在线式,设计容量应该考虑实际负载容量小于UPS额定容量的60%。 另悉,卫生部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计划建设国内、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医院IT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一步,在以后应该得到更加的重视和投入。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