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医院科普】小小血型竟潜藏大风险,正确解读新生儿溶血病

2022-02-08 221
上海东方医院 上海东方医院 前往主页


(本科普来自上海市东方医院)


   小小血型竟潜藏大风险,正确解读新生儿溶血病


   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医学称之为黄疸,为红细胞破坏所致,因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遍布于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而以皮肤发黄较为明显,也就是黄疸。有些黄疸不能自行消退,且越来越严重,就要怀疑是否发生了新生儿溶血病了。

   那么,黄疸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黄疸在新生儿比较常见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黄疸的病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出现于新生儿早期,由胆红素自身代谢特点所致,这种情况黄疸较轻,通常能够自行缓解;后者的病因较多,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遗传因素等等,因病因的不同,黄疸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临床较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就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免疫性溶血反应而致,而新生儿溶血病较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黄疸。


   1)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其与血型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常见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与其父母的血型有很大关系,出现母子血型不合的概率较高的夫妻血型组合有:妻子血型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或妻子血型为A型,丈夫血型为B型或AB型;妻子血型为B型,丈夫血型为A型或AB型;或妻子为Rh(D)阴性,丈夫为Rh(D)阳性。而且,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新生儿。


关注婴儿娃娃宝宝孕妇孕妈怀孕新生儿孩子


   2)怎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孕妇在孕期应进行系统、细致、规律的产前筛查,尤其是二胎妈妈和O型血准妈妈。另一半为非O型血的O型血孕妇,产前一定要做免疫血液学检查,包括ABO血型、RhD血型鉴定,IgG抗A(B)效价测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因其较易发生ABO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对夫妻之间的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应动态监测其孕20、24、28、32、36周及产前的血清Ig G抗体,其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预测有重要价值。O型孕妇血清Ig 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之间有相关性,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成正比,如IgG抗A(B)效价大于1:64则有发病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多次妊娠的孕妇血清Ig G抗A(B)抗体效价高于初次妊娠孕妇,而且分娩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妊娠孕妇。

   除了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外,另一种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一般是在妊娠中、晚期才出现,但也有孕早期就有效价增长的,所以要动态观察,而且这种溶血多发生于二胎、流产过、或之前输过 Rh(D)阳性血的孕妇。如果孕妇是Rh(D)阴性血型,本来她的体内既没有D抗原,也没有D抗体,当Rh(D)阴性的孕妇前列次怀孕时,如果胎儿是Rh(D)阳性,孕期胎儿的少部分红细胞可以进入到母亲体内,这些携带了D抗原的红细胞就会诱发母体产生针对性的D抗体,但由于前列胎时因产生的抗D抗体很少,故极少发生溶血。而如果是第二次怀孕,或者之前流产后再次妊娠,则母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抗体增多,进入到胎儿体内会与胎儿红细胞的D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使胎儿出现溶血症状。对Rh(D)血型阴性的孕妇,应分别在第20、28、34周进行IgG抗D抗体效价的检测,如检测出抗体应至少每4周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准确的观测抗体的变化,指导临床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一般认为,抗D效价小于1:8可不必干预;大于1:16则对胎儿可能有影响,应结合B超检查胎儿的生长情况,观察有无腹水及水肿等现象;如果抗体上升至1:64,则需要做脐静脉穿刺检查胎儿血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水平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如果抗体效价超过1:128时,可视情况进行换血治疗,胎儿严重贫血时可行胎儿宫内输血。早检查、早识别、早预防、早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及控制其严重程度。


   3)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是什么?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而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因其对婴儿的危害极大,应做到早预防、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而产前血液免疫学检查是为了早期预测是否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如有这种可能,宝宝出生后就要进行早期的严密监测,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以减轻病变程度,防止发展到胆红素脑病这一危险状态。


   4)如果不幸发生了新生儿溶血病怎么办?

   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主要是控制或减缓溶血的过程、降低血中胆红素含量、纠正贫血。具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换血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促进肝脏功能的药物如可拉明等,或使用一些抑制母亲血型抗体作用的药物如免疫球蛋白,或应用白蛋白以阻止胆红素进入大脑中从而减少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机会。蓝光治疗可使胆红素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利于其随尿排出体外。换血治疗是用健康人的血有步骤地、反复分次地与婴儿的血进行置换,使其血中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机会。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多数病情都可以缓解,如果是严重的Rh血型溶血病,应及时进行换血治疗。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东方南院检验

原作者:赵晓明

本文转自医院官网/公众号,本信息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没有商业性质,如有侵犯权利,请告知下架

医院新闻